|
臺北故宮藏乾隆皇帝“九讀”---石中之帝 印中至尊
圖文來自:鄭樂為
---印中至尊 田黃石,在嘉慶道光前,有大塊。所以,正章,大章,只是嘉道前,乾隆時應(yīng)該多些。以后,就是小塊為多,舍不得鋸章,多為隨形,刻上些山水,人物,花鳥等等淺雕,后來更雕得薄了,還是因為名貴吧?以兩計了,舍不得刻去了,更后來連石皮都不肯去了。現(xiàn)在以克計,有人干脆玩原石,一刀都舍不得雕啊。 現(xiàn)在的田黃石,是很難得的了。清初,耿精忠?guī)ь^挖,耿精忠敗后,石頭進入宮廷,也有歸王公大臣了,王公大臣發(fā)現(xiàn)這石頭好,就更去挖。查慎行詩:“鑿山山皆空,挖田田盡廢?!毕胂?,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田黃石六德。是廈門石巢老人在1980年代,寫的一本壽山石鑒賞和石種介紹的書中提出來的。即“溫,膩,潔,潤,細,純?!笔亲詈玫膲凵绞=榻B壽山石的書多,公認田黃石的品質(zhì)是所有壽山石中最好的。龔綸說:“然坑頭凍有其瑩澈,無其溫粹;都成坑似其溫粹,欠其凝膩;芙蓉坑得其凝膩,遜其瑩澈?!钡鹊?。山上的壽山石,由于地震等地質(zhì)變遷的因素,滾落到田里,經(jīng)過了幾百萬年泥土以及礦物質(zhì)的浸潤。有人說:“一切礦物質(zhì)都是可融的?!边@樣,田黃石,就有了其他礦洞壽山石的不同的品質(zhì)了。有了皮,有了沁紋,浸格,就是有了所謂的紅絲紅格,蘿卜絲紋了。我們可以結(jié)合和田玉的籽料來看,也可以看看出土的玉器。埋在土里的獨石,一定有他的不同于礦產(chǎn)洞石的地方。 現(xiàn)在,一般人很難搞的清楚的是,又來了浙江昌化田。昌化田,其實是沒有到土里埋多長時間的礦石,還有棱角的,沒有經(jīng)過足夠滾動和泥土的深埋。因為,昌化石是開采后的洞石,散落在山坡山腳,相當于壽山石中的掘性高山石。皮色淺,浸色也淺,感覺還沒有足夠溫膩與油潤,還是有山石的生硬感。我這里所說的生硬,潤軟是一種感覺,并不是昌化田硬,田黃石軟。它們是一樣的硬度,差不多的硬度。 田黃石的皮,有非常好的感覺,也應(yīng)該油潤的。有的皮厚,像我們買的帶皮的豬肉,帶皮煮熟了的感覺,厚厚的皮,都是半透明的了。當然這可能是一個不恰當?shù)谋确健_@是因為越深藏在田里,土地深處的田黃石,會最油潤,品質(zhì)最好。有的田黃石,只一層薄薄的不透明的生生的皮,如果不是人為做上去的,那就是半埋在地表的石頭了。因為,埋不深,就可能被南方的毒日頭,烤得失去些水分了,皮也干干的,不很溫潤了。 在清末,就有“易金三倍”之說。不是所有的田黃石,都是“易金三倍”的,只有上等的田黃石,就是說,只有品質(zhì)最好的田黃石,才能是這個價格。上品的田黃石,就是具有“六德”,而且,色彩還要好,要黃金黃,橘皮黃,甚至橘皮紅。不同的色調(diào),說明了田黃石的不同的老熟程度。有一種田黃凍,非常名貴,在清代就是貢品,書上說是“新鮮的雞蛋黃”的色彩。不知道清代的雞下的蛋,蛋黃的色彩會是什么樣子的黃?我現(xiàn)在吃雞蛋,發(fā)現(xiàn)雞蛋黃的黃色,也是沒有相同的,經(jīng)常各有分別。 田黃石,以田黃凍最名貴;以紅田石,最難得。因為紅田是在地下土里時間最長,最溫柔深潤,火候最足的田黃。我看過的田黃石,也有些,只是紅田真難得一見。有,也是沒有紅透的,有一部分紅了,有的地方還沒有。當然,沒有一塊田黃石會是一種顏色的,因為是外來的沁色或者是浸進去的色吧?所以,色彩會很美,會有變化,會有些過度,會有層次感??纯闯鐾恋墓庞癜桑凸庞竦淖匀磺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黃色,是田黃石最常見的顏色。所謂白田,只是黃的不夠罷了,沒有完全白色的白田黃石,它總要帶些黃,哪怕像汗?jié)n一樣的黃。黑田,灰田,也是有黃色在的,不可能全部黑的,灰的。 把玩田黃石,往往會感覺它,有一種深藏的微妙。會有內(nèi)在的寶氣,其他石頭是不可能有的。 上次,在福州。在一大石商的店里,看田黃石,價格真不低。有一塊紅田,雖然色不是太正,就是紅得不深沉,還淺了些,店主他已經(jīng)視如至寶了。我們看后,他不放保險箱,而是放在身邊,帶了走。他店里,有幾塊田黃石,應(yīng)該也價值不菲的,他沒有隨身帶,可見這紅田之珍貴了。福州石店都轉(zhuǎn)過來,好石頭也看了蠻多,印象最深的,是這塊隨身帶的。 田黃石收藏,現(xiàn)在不知道哪位多,有多少?臺灣鴻禧美術(shù)館是有些,不錯,日本人有些。日本人出了本《田黃壽山石》,是目前我所見到的,最好的書了。收集廣,照片清楚,標明尺寸,重量等。國內(nèi)博物館收藏情況,我看過上海博物館的田黃石,有幾方是朱復堪家屬捐贈的,不錯;西泠印社的吳昌碩田黃石自用印也不錯,就是小了些,就其中有一塊大些。有些私人收藏的,可能在文革中毀去了些;有人在改革開放后,賣去了些,人窮智短,就換些錢化化了,也給革命革怕了?,F(xiàn)在,有人想收藏了,好東西大多已經(jīng)在國外了。壽山地里拼命挖,挖空了的,清代都挖過無數(shù)回的土地,能挖出多少?好了,這樣就有人開始弄假了。誰人認識?家里沒有,一開始博物館也沒有陳列,一般人,想買的人,只能聽石商的了。這樣,昌化的巴林的,不知道還有哪里的,都田黃石了。 目前,能夠知道,看到的,最好的最了不得的田黃石印章,是臺北故宮的,田黃石“九讀”。其中有二個章,已不是田黃石了,說是丟了。后來有人以二方芙蓉石代替,刻成“七讀”,“八讀”,湊成九個讀。不知道丟了的二方,現(xiàn)在在哪里?怎么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丟的,沒說明。在北京故宮丟了?還是去臺北后丟了? 田黃石,人間至寶。挖是挖沒有了,我們?nèi)ヒ膊蛔屚诎 K饺耸詹丶乙话悴蛔尶?,博物館的不能經(jīng)常去看。 也好,退而求其次??纯磮D,也是一種享受。
最有靈度是“初讀” 紋理最好看的是“二讀” 色調(diào)飽滿的“三讀” 黃金一般的“四讀” 純而潤的“五讀” 最膩最純的,品質(zhì)最好的是“六讀” 現(xiàn)場看“四讀”帶些橘皮紅。 集體照片 美哉 煌煌氣度 石中至尊
感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