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8點,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發(fā)布一條微博:“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視主持人,因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來一次”這篇長微博瞬間被熱傳,一個多小時就被點贊9700多次,轉(zhuǎn)發(fā)、評論上萬。據(jù)悉,她將投身創(chuàng)投領域,成為紫?;鸬暮匣锶?。
一個央視的主持人辭職,為何能引發(fā)這么廣泛的熱議呢?
央視的主持人里面,張泉靈似乎比較受老百姓喜歡。不僅僅因為她那南方女子特有的小巧玲瓏的身材、精致細膩的五官,還因為她在節(jié)目中的率真和真情流露。記憶中在汶川地震后的那次直播中,張泉靈一邊流淚一邊播報,然后扭頭哭著走了,攝像跟在后面伴隨著哭聲和腳步聲,那個場景真的很感人,讓人流淚,成為永久的記憶。如今,在她42歲事業(yè)順利、功成名就的時候,毅然決然重新創(chuàng)業(yè)再來一次,這種決心和勇氣實在令人欽佩。
她在文章里寫到,令她決心改變這一切的,起源于一場虛驚。今年初,她天天咳血,以致醫(yī)生懷疑得了肺癌。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她換個角度去思考人生。
讀了她的長微博,做為在央視工作了18年的老員工,卻連一句感謝央視的話都沒有,著實令人感到詫異。她把央視比作“魚缸”,而跳出魚缸,跳出自己習慣的環(huán)境,跳出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勇氣的。央視已成為一個有主見、有夢想的人的跳板,所謂大海不選塵、好花不擇處,離開還是留下,無非就是選擇穩(wěn)定還是挑戰(zhàn)。
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最終,張泉靈選擇了跳出魚缸,“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jīng)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p>
我想,這恐怕是張泉靈辭職創(chuàng)業(yè)引發(fā)熱議的最主要原因。做自己想干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這些在當下的社會,可能有些還是夢想。但是,畢竟有這么多為了這個夢想而打拼的人,夢想還有什么不能實現(xiàn)的呢?
其實,現(xiàn)實中有張泉靈那樣想法的人肯定不少,但是能真正走出她這一步的,畢竟是少數(shù)。很多人還是要習慣自己成為一只溫水里被煮的青蛙,因為缺乏勇氣和機會,去改變這一切。
為夢想辛苦打拼的人,其實是很悲催的,成功的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他們更應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想當年,小時候騎個破自行車,吃窩頭咸菜,看著有錢人開著汽車,吃著肉、喝著酒、吸好煙,羨慕死了。等到長大了拼命掙錢,終于開上車了,吃上了肉了,喝上酒了,可人家有錢人又騎自行車、吃素了,也不吸煙喝酒了。夢想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提前通知一聲,好在原地等著,省得還得往回趕,夠累的。 其實,追求夢想就是因為我們還有好奇。就像張泉靈文章里說的:“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歲還有的好奇。艱苦的掙扎也沒有磨蝕的好奇?!?/p>
祝福張泉靈,也祝福所有追求夢想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