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議論文的“脊梁”軟下去之------“扇”出妙文 請看下面一篇以“感動”為話題的考生作文。
■[病文]
無處不在的感動
感動如同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撥動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琴弦,那些縈繞而上的音符有著最輕盈的身軀,清風(fēng)輕拂,輕輕落入每一寸泥土。
天空的感動
我時常想起一只孤單的鳥。它在驚濤駭浪中嘶鳴,它把嘴里的石頭投入洶涌的大海,隨即又像閃電般向岸邊飛去……
后人稱它為精衛(wèi)。我不知道它的這種堅持需要多少毅力,弱小的鳥與咆哮的海是一種強烈的對比。然而即使注定是悲劇,它也絕不放棄。當(dāng)內(nèi)心的磐石裂開絲絲的縫隙時,感動便油然而生。
海洋的感動
海洋有時候是我們的朋友,有時候又是我們的敵人。我想,若海洋有感情的話,它也會被有的東西所震撼,比如多年以前的那個漁夫,還有那條魚。
那一定是海洋中最不可思議的戰(zhàn)斗。漁夫套牢那條大魚,雙手放開了船槳,可船仍在前行——原來,那條魚雖然被魚鉤鉤住了,卻毫無投降的心思。漁夫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力量與魚僵持著。
那個叫圣地亞哥的漁夫便成為了一種象征。那是一個關(guān)于海洋的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騰起的巨浪便是感動的心潮。
墻壁的感動
有個人為了裝修房屋而鑿開墻壁,卻發(fā)現(xiàn)了一只被釘住尾巴的活著的壁虎。這個人納悶,它的尾巴被釘住了怎么生存?它是如何捕食的?當(dāng)另一只銜著食物的壁虎出現(xiàn)時,這個人才恍然大悟。
聽完這個故事,我的眼前忽然明亮起來,原來陽光并不遙遠(yuǎn),因為愛一直都在。
我想,不管是蔚藍(lán)的天空,浩瀚的海洋,還是近在咫尺的一隅,都埋藏著感動的種子。
當(dāng)感動無處不在時,我們便感到了幸福。
■號脈
與“天空”“海洋”相對應(yīng)的概念應(yīng)該是“大地”,而不是“墻壁”,所以原文選擇的三個角度并沒有構(gòu)成一個合理的扇形,這成為本篇文章的硬傷(選擇的事例也不符合邏輯,因為壁虎的尾巴雖然被釘住了,但是壁虎是可以斷尾逃生的)。修改后的文章應(yīng)涉及到“陸、海、空”,從同一角度的三個層面來凸顯文章的主題詞“無處不在”。這樣,三個事例才能夠縫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論述同一個中心論點。加橫線的文字宜作如下修改。
■藥方
大地的感動
大地有著最廣博的胸懷。當(dāng)我們把一顆心交與大地,便能體驗隱隱的感動,正如多年以前那個憂郁的年輕人,推著輪椅壓過潮濕的泥土,心事隨著車轍印嵌在泥土里一樣。他后來以一篇《我與地壇》而聞名于世。時光如水,但有一種力量不變,因為它緣于大地的坦誠與感動。
我想,不管是蔚藍(lán)的天空,浩瀚的海洋,還是我們腳下廣袤的大地,都埋藏著感動的種子。
當(dāng)感動無處不在時,我們應(yīng)感到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