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讀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diào);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鳎h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猓纭八钥~碧,千丈/見底”。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或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一、按要求寫出句子。 二、翻譯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高爽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木。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就平靜下來。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那樣陰暗。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luò),選擇關(guān)鍵詞語, 一.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奇山異水”; 第二段先寫 二、簡析 (一)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捌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diào)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lǐng)全篇,結(jié)構(gòu)上細舉目張,脈絡(luò)分明。 板書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來應該圍繞“奇山異水”來分別來寫,山之奇,水之異。 從“夾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寫的是“奇山”。 板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