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心靈 品讀佳作 感悟人生-放飛心靈 品讀佳作 感悟人生- ――談談提高山區(qū)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 寫作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包含了文字、語言、修辭等多種技巧和手段。作文是一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反映,它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山區(qū)學生漢語基礎較薄弱,社會閱歷不豐,信息交流較少,加上地方語言習慣的差異,教者深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難度。針對這些情況,我在如何提高山區(qū)學生寫作能力方面進行了探索,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作文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樹立自信,激發(fā)寫作興趣 山區(qū)中學生由于語言表達、題材內(nèi)容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同學害怕寫作文,一到寫作文時,總是未寫文章先皺眉,要不就是“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來”,無精打采不愛寫,即使寫上了也只是為了完成作文而作文,結果寫出的作文往往辭不達意,無法卒讀。面對這些情況,教師首先必須掃除學生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喚起其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使學生樹立起自己也能寫好作文的信心,進而達到樂寫作文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樹立起自信,激發(fā)作文興趣呢?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span> 山區(qū)學生生性靦腆、淳樸,有一部分學生習慣使用方言,害怕用普通話與他人交流,其主要原因源于他們普通話語音不準,表達不流利。由于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在語音、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差異,無法“我手寫我口”,形成了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之間的瓶頸。我覺得,要讓處于方言區(qū)的學生真正實現(xiàn)“我手寫我口”, 首先應該從學習普通話開始,學會用規(guī)范的普通話思維、說話、寫作。所以,我把相當大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幫助學生學好普通話方面。從客家方言區(qū)的實際出發(fā),我著重幫助學生進行普通話和客家話的語音和語法辨證,使學生掌握較為規(guī)范的普通話,鼓勵學生平時用普通話思維,用普通話會話,還組織普通話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使學生養(yǎng)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這樣,作文時,學生便能突破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瓶頸”,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說,手下便怎么寫。 對于學生的作文,應該讓學生突破思維的“牢籠”,打破框框,沒有必要為學生作文設定禁區(qū),不必去用文章應有的格局去衡量,更不宜用文學批評的“標準”去評判。只有真正放飛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才能突破題材內(nèi)容方面的“瓶頸”,做到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而不會套話、空話連篇,甚至無中生有,無病呻吟。(舉例)
此外,每次作文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肯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chǎn)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寫作文,相當于音樂課的視唱練習,或美術課的速寫、素描,你能說視唱練習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嗎?但是,通過這些練習,將來,學生就自會唱歌,自會畫畫。小型的、分解的訓練既能幫助學生減輕作文的壓力,又能幫助學生打好作文的基礎。比如,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等等,每次突出一個重點,進行一些訓練,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學生的作文水平才有可能像數(shù)理化通過練習作業(yè)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像音樂、美術課通過練唱、素描等掌握唱歌、繪畫的技能技巧一樣,獲得扎實的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