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焦距與透視究竟如何計算等效焦距從何來 一個卡口多尺寸 其實等效焦距這個東西自古就有,不過在以往的相機當中很少出現一臺相機對應多個膠片尺寸的情況,就算有也是極少數特殊產品,受到困擾的人也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過1999年尼康D1的發(fā)布正式確立了數碼單反時代的時代,也正式給全天下帶來了“等效焦距”這個難題。 為了避免焦距轉換的問題 遠古時代的數碼單反采用了特殊的光學結構以保證視角不變 不過等效焦距里邊蘊藏的知識點可謂是不小,尤其是在各種大小傳感器林立的今天,想要搞明白等效焦距絕對是一個超級苦逼的事兒。不過其實大家只要秉著一個原則就好了,那就是每個鏡頭總有一個對應的像場尺寸(也就是傳感器尺寸),只要心理先確立好這一點,細細品味一定能懂。 焦距永遠不會變 只有視角是一樣 首先我們來說說這個等效焦距,雖然我們都說他叫做等效焦距,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焦距是一個物理屬性,無論我們使用什么樣的相機適配這枚鏡頭,他的焦距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也就是說1枚50mm的鏡頭,無論是用在全畫幅,APS-C(1.5X),1寸(2.7X)的傳感器上,他的焦距仍然是50mm、50mm、50mm而不是50mm、75mm、135mm。 鏡頭都會在最前部注明實際焦距 那么又為何出現轉換倍率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人們養(yǎng)成了“按照焦距衡量視角”的習慣,如果在100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直接在鏡頭上標注“視角”而不是“焦距”,那么這輩子也沒這種事情了,筆者只能說,我們的“祖宗”當年少想了一點,就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麻煩,實在是不夠意思。 左為全畫幅傳感器 右為APS-C傳感器 他們的對角線尺寸相差1.5-1.6倍 不過無論我們將鏡頭后邊的相機如何變,鏡頭的焦距永遠不會改變。而我們用等效焦距更多的是因為焦距便于計算。而等效焦距的計算也很簡單,“焦距比”即為“像場直徑比”,比如全畫幅像場43.2mm,APS-C像場27mm,那么APS-C的80mm鏡頭就與全畫幅50mm鏡頭的視角(以及絕大多數相關參數)完全相同(43.2/27=80/50)。 透視永遠不會變 原因實在太簡單 這一頁我們來講講透視,首先筆者先給大家一個幾百年的定論,也就是比相機發(fā)展史還要長數倍的透視理論,那就是透視只與距離有關系,與任何的設備無關!如果你堅持透視會因為鏡頭、相機或者其他其他東西所改變,那么筆者只能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幾位大爺還是別閉眼了。 最后的晚餐這幅繪畫很好的利用了透視法 很多人都把透視想的太復雜,但是透視簡單來說只有4個字,那就是“近大遠小”,而且這種近大遠小的關系永遠不變,無論你使用什么樣子的設備去觀察,這種關系都是不變的。當然了,這種透視關系會不會隨不同的人而改變呢?筆者覺得是有可能的,畢竟人眼存在各種各樣的區(qū)別,不過這種無從對比的差別,怎么可能會有人知道呢? 線透視的基本法則 要么為什么我們總覺得用長焦頭透視就很扁平,廣角頭就十分立體乃至于夸張呢?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因為我們極少使用長焦頭拍攝極近處的物體(事實上一般鏡頭因為對焦距離的限制根本拍不了),也很少使用廣角頭拍攝只有遠景的非風光照(拍了你會發(fā)現構圖別扭至極),如果你真的按照筆者所說的環(huán)境拍一下試試,你就能感受到為何透視不變了。 景深一定會改變 像場越大虛化狠 然后我們來說說景深,之前筆者曾經撰寫過一篇關于景深的文章,景深公式的復雜程度我想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在那篇文章當中筆者也提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隨著像場(傳感器)的增大,虛化效果也會隨之增強。換句話講,一顆相同的鏡頭,拍攝相同的物體,在全畫幅相機上的虛化效果一定會勝過APS-C不少。 頗為復雜的景深公式 當然了這里邊涉及到一些問題,比如拍攝相同的物體,使用全畫幅相機一定會更加接近物體(滿足景深公式物距這個數據),如果使用相同視角的鏡頭那么全畫幅一定會使用更長焦距的鏡頭(對應景深公式焦距這一項)。 需要注意的是 更大的畫幅只能增加虛化強度 而不能改善虛化效果 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景深公式受到很多東西影響,比如像素就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景深和虛化效果,此外不同光圈下虛化效果的差距也是不同的。不過這里我們依舊可以下一個結論,在現行的產品技術體系當中,使用全畫幅(更大畫幅)的相機一定會比APS-C畫幅(更小畫幅)的相機虛化效果好。 想來想去老撓頭 一切只是為計算 好了文章大概就是這些東西了,相信有些朋友已經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奧妙,而另一些朋友可能看了這么多的東西感覺到有一絲不明白,在文章的最后最后,筆者也將以上的所有內容都給大家再次整理出來,希望大家能夠更加清楚。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帶有減焦效果的轉接環(huán) 可以讓等效焦距瞬間化為烏有 首先焦距是物理屬性,絕對不會改變;等效焦距是為了方便大家衡量效果,實際上并沒有改變什么;等效焦距的的計算方法就是“物理焦距”ד焦距系數”。除了焦距以外,兩者的透視關系、通光量都是一模一樣不隨之改變的,改變的只有視角。 當然了相同的鏡頭使用在不同畫幅的相機下,畫幅越大,往往會帶來更加明顯的虛化效果,除此之外,只要等效焦距相同效果就會幾乎相同。當然這里邊還涉及到一個安全快門的問題,由于安全快門本身與像素有著莫大的關聯,筆者之后也會單獨開立一篇文章講述相關知識。 安全快門實際上不能用等效焦距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衡量 筆者后續(xù)也會有相關內容 有些朋友總愛說這個鏡頭用在全畫幅就拍半身,用在APS-C就拍大頭,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只想說,相機聽你的,而不是你聽相機的,這個世界上斷然沒有先遷就相機畫幅后考慮構圖的道理,當然如果您想不明白此點,那拍不拍照的,其實也就無所謂了。 面對等效焦距,我們無需想的太多,我們所需要記住的就是等效焦距相同,除了虛化以外的效果就基本相同,如果你考慮太多的因素,反而會讓自己感覺到茫然。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什么意見和建議,以及還想知道什么關于相機的知識,也請在文章下方留言,筆者不勝感激。 都看到這里了,關注一下我們的新浪微博@FUN視覺-雷波,或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FUNPHOTO吧,關注就分享高品質海量最新國內外攝影資源攝影師網絡化生存、行走江湖必備!近期我們推薦由FUN視覺編著,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數碼單反攝影從入門到精通套系叢書,強大的側欄內容絕對值得一看,各大網店都有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