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今人論詩,動言貴厚而賤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為主。以兩物論:狐貉貴厚,鮫綃貴薄。以一物論;刀背貴厚,刀鋒貴薄。安見厚者定貴?薄者定賤耶?古人之詩,少陵似薄,太白似??;義山似薄,飛卿似薄;俱為名家。猶之論交,謂深人難交,不知淺人亦正難交。
譯文:當代人評論詩的優(yōu)劣,動不動便以厚為貴以薄為賤,其實這都是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說法。不懂得詩適合厚還是適合薄,主要看是否達到美妙的境界。試以兩種動物相比來說:狐貉以厚為貴,鮫綃以薄為貴。以一種物件來說:刀背以厚為貴,刀刃以薄為貴。怎么能見得厚一定貴?薄一定賤呢?古人的詩,杜甫似乎厚,李白似乎?。焕钌屉[似乎厚,溫庭筠似乎??;他們都是有名的詩人。這有如交友之道,都說城府深的人難交,卻不知性情淺薄的人也難交。
評點:袁枚論詩較為全面圓通,很少偏頗極端。“貴厚賤薄”,為一般人對詩較為普遍的看法,袁枚則認為“厚”與“薄”并不是衡量詩文優(yōu)劣的標準,宜厚宜薄,惟以妙為主。袁枚所說的“薄”,并非是淺薄、輕薄,而是有別于沉郁、厚重的輕盈、飄逸、空靈等風格特色,如李白的詩、溫庭筠的詩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