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龍鎮(zhèn)酒家樓上的大學
任溶溶
我曾經(jīng)在南京西路梅龍鎮(zhèn)酒家樓上讀過幾年大學。這大學是大夏大學。上海大夏大學原址在今天的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北路校區(qū),抗戰(zhàn)時期它內(nèi)遷貴州,但有一部分職工留在上?!肮聧u”,繼續(xù)辦校,讓留在上海的同學繼續(xù)上課,滬校地點就在今天南京西路江寧路口重華新村內(nèi)的梅龍鎮(zhèn)酒家樓上。結果一辦就辦到抗戰(zhàn)結束,重新并入遷回來的母校。1942—1945年我就是在這個大夏大學滬校上課的。 我進大夏大學讀書,只為了要一個大學生身份作為掩護。不過我想,既然進學校讀書了,就應該長些知識,長點學問。我覺得自己中國文學根底太差,不妨趁此機會讀些古書,于是進了中國文學系。而大夏大學最有名的是教育系,當時上海許多學校的負責人和老師都是大夏大學的畢業(yè)生,所以讀教育系的學生特別多,別的系學生較少。在校時,我也常被大夏教育系的同學請去在他們?nèi)温毜膶W校代課。 大夏大學滬校在梅龍鎮(zhèn)酒家的二樓三樓各有幾個房間,校舍就這么一點。學校負責人是魯繼曾老師,他是我雷士德中學同學魯平的父親,是位老教育家。中國文學系的系主任先后是劉大杰老師和郭紹虞老師。我進大夏大學得到這兩位大師指導,真是太幸運了。中國文學系的老師還有周予同老師、程俊英老師等。 我到大夏大學讀書雖然只是為了要混一個大學生身份,但我在大學讀的每門功課成績都很好,也證明我這個人好學,是真心讀書的。 我特別要介紹一下我們的中文系主任郭紹虞老師,他當時在開明書店工作,到大夏大學來只是兼課。他本來在北京燕京大學,因為老朋友周作人附逆,郭老師為了跟他劃清界線,舉家南遷,把家眷安頓在家鄉(xiāng)蘇州以后,他一個人到上海開明書店編《國文月刊》。他住也住在開明書店,我去看過他,他睡在頂樓的一張帆布床上。郭老師每天上課走著來回,我常常陪著他一起走。我是在1945年畢業(yè)的,這時正好日本人投降。接下來郭老師離開開明書店,轉(zhuǎn)到同濟大學專職負責中國文學系。他曾親自到我家里邀請我擔任他的助教,我馬上想到我的中國文學根底不深,將來學生寫的詩詞歌賦要我改,我可沒有這個本領,只好婉言謝絕了。但我以后跟郭老師交往不斷,我們都是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他后來還擔任了副會長。 日本人投降后,遷往內(nèi)陸的大夏大學遷回上海,梅龍鎮(zhèn)酒家樓上的滬校就停辦,回到母校。解放后大夏大學與光華大學合并,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建立了華東師范大學。 解放后我曾有幸和大夏大學原校長歐元懷老師一起上廬山,他曾得意地告訴我,周揚、戈寶權也是大夏大學的校友。 我在大夏大學沒有任何活動,可是據(jù)我后來知道,大夏大學也有中共地下組織,領導這個組織的正是我解放后參加工作的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陳向明同志,但是他們沒有找過我,倒是解放后審干時,陳向明同志給我打過“保票”。 不過我讀書的大夏大學當時雖然在梅龍鎮(zhèn)酒家樓上,可我這名大學生一次也沒進過梅龍鎮(zhèn)酒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