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邪客胃:主癥:胃痛暴作,惡寒喜溫,脘腹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增,口和不渴,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散寒止痛。 方藥:輕癥可局部溫熨,或服生姜紅糖湯即可止痛,重者用香蘇散合良附丸加味。(高良姜 香附 紫蘇莖葉 陳皮 甘草) 2、飲食停滯:主癥: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氣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保和丸加減。(山楂 神曲 萊菔子 法夏 陳皮 茯苓 連翹 枳實 砂仁 甘草) 證候分析:暴食多飲,飲食停滯,致胃中氣機阻塞,故胃痛脘腹脹滿。健運失司,腐熟無權,谷濁之氣不得下行而上逆,所以噯腐吞酸,吐不消化食物,吐則宿食上越,矢氣則腐濁下排,故吐食或矢氣痛減。胃中飲食停滯,導致腸道傳導受阻,故大便不爽,苔厚膩為食滯之象,脈滑為宿食之征。 3、肝氣犯胃:主癥:胃脘脹悶,攻沖作痛,脘痛連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苔薄白,脈沉弦。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克 白芍15克 川穹10克 香附10克 陳皮10克 枳殼10克 法夏10克 甘草5克 玄胡10克 郁金10克) 4、肝胃郁熱:主癥:胃脘灼痛,痛勢急迫,煩燥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shù)。 方藥:化肝煎加減。(青皮 陳皮 芍藥 丹皮 梔子 澤瀉 貝母) 5、瘀血停滯:主癥:胃脘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或痛有針剌感,食后痛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暗,脈澀。 方藥:實證用失笑散和丹參飲(五靈脂 蒲黃 丹參 檀香 砂仁)加大黃、甘草;虛證可用調營斂肝飲。 6、胃陰虧虛:主癥:胃痛隱隱,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沙參15克 麥冬15克 生地12克 枸杞12克 當歸12克 川欄子15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7、脾胃虛寒:主癥: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差,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治法:溫中健脾。 方藥:黃芪健中湯為主方。(黃芪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棗 飴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