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午門竟暗藏這么多玄機(圖)皇城正門午門(網(wǎng)絡圖片)
明故宮午門遺址(網(wǎng)絡圖片)
午門是紫禁城(故宮)的正門,位于紫禁城南北軸線,建于明代。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午門是進入紫禁城的一道重要屏障。而現(xiàn)代人在某些古裝電視劇中,常常會聽到皇帝說“拉出去午門斬了”之語,由是便誤以為午門是龍顏震怒時的殺人之所。
事實上,明清皇宮門前極其森嚴,犯人“斬首市曹”另有其它地方。明代時的午門只是“廷杖”的所在?!巴⒄取本褪侨绻蟪加|犯了皇帝的尊嚴,便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cè)打屁股。最初只是象征性懲罰,后來曾出現(xiàn)將人打死之事,因此民間有“午門斬首”之說。到了清代,午門的主要功用是皇帝每年冬至在此頒發(fā)來年歷書;遇有戰(zhàn)爭獲勝之時,在此處舉行凱旋“獻俘”儀式?!肚迨犯濉访枥L了在午門“獻俘”的盛大儀式,更添天闕帝閽的壯麗氣象。
為什么叫“午門”呢?因為中軸線是子午線,它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和唐朝正門丹鳳門的形制基礎。午門在高大的磚石墩臺上建樓五座,正中一座門樓,兩側(cè)分別各兩座門樓,共五座門樓,俗稱“五鳳樓”;而正中門樓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正合《易經(jīng)》“九五,飛龍在天”的帝王數(shù)字,充分體現(xiàn)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嚴。
長治五鳳樓(網(wǎng)絡圖片)
“五鳳樓”形成相對圍合的空間,使人產(chǎn)生壓抑感,更覺高大午門的威嚴氣象。美國現(xiàn)代建筑師摩爾菲贊嘆午門體現(xiàn)了“一種壓倒性的壯麗和令人呼吸為之屏息的美”。
午門有五個門洞,表面上是三個,但左右還各有兩個掖門,開在東西城臺里側(cè),一個面向西,一個面向東,屬于“明三暗五”的格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側(cè)門,宗室王公出入右側(cè)門。左右掖門平時不開,只有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文武百官才由兩掖門出入。這再次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的“禮制”,即尊卑有序。
此外,午門正樓兩側(cè)有鐘鼓亭各三間,每遇皇帝親臨天壇、地壇祭祀則鐘鼓齊鳴,到太廟祭祀則擊鼓,每遇大型活動則鐘鼓齊鳴。
一座小小的午門,卻承載了如此多的文化和功能,怎不讓人嘆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