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遠端嚴重粉碎性骨折(C3 型骨折)常采用外側入路,然而,經(jīng)外側切口復位和固定復雜的股骨遠端髁間骨折具有一定的難度。
1999 年,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yī)療中心的 Starr 等首先應用的 Swashbuckler 改良前入路可以有效地暴露股骨遠端骨折面,在直視下完成對股骨遠端的骨折復位固定。
埃及曼蘇拉大學醫(yī)院骨創(chuàng)傷科 Khalil 教授等應用 swashbuckler 改良前入路,解剖復位治療 9 例股骨遠端嚴重粉碎性關節(jié)內(nèi)骨折(C3 型骨折)的多發(fā)傷患者,術后進行「激進」的膝關節(jié)康復鍛煉。文章近期發(fā)布在 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 上。
手術技巧:
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膝下墊紗布卷使膝關節(jié)保持屈曲。如果骨折線沒有向近端延伸過遠,可在大腿近端使用止血帶,還可避免股四頭肌向內(nèi)側收縮。術中如需自體骨移植,同側髂骨也需要消毒鋪巾。
從骨折線近端做正中切口至髕骨下,深至股四頭肌淺層筋膜(圖 1)。切開筋膜并向股外側肌外側分離至髂脛束,暴露股四頭?。▓D 2)。
 圖 1. 前正中切口
 圖 2. 切開股四頭肌筋膜,暴露股四頭肌
把髂脛束和股四頭肌筋膜牽拉至外側,繼續(xù)分離至股骨粗線。切開髕外側支持帶,并將其與股外側肌肌腹分開,接著行外側髕旁關節(jié)囊切開術暴露股骨髁(圖 3)。
 圖 3. 暴露股骨髁,注意保護骨膜
把拉鉤置于股內(nèi)側肌和股外側肌下,充分暴露股骨遠端和把髕骨翻向內(nèi)側。電刀燒灼或結扎股骨外側的穿支動脈。如果術中需要暴露整個股骨,可以把多個拉鉤置于股四頭肌下牽開軟組織充分暴露股骨。術中應盡量避免骨膜下剝離,同時內(nèi)側骨折塊要盡可能保留在原位。
關節(jié)面的恢復尤其重要,可用埋頭螺釘輔助復位固定,再用拉力螺釘和鎖定鋼板固定股骨髁和干骺端骨折塊(圖 4、5 和 6)。對于嚴重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可使用自體骨移植或人工骨移植替代。
 圖 4. 恢復關節(jié)面
 圖 5. 恢復關節(jié)面完整性
 圖 6. 拉力螺釘和鎖定鋼板固定骨折塊
完成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后,可移除拉鉤,股外側肌復位。術中 C 臂透視確認骨折塊完成復位后,閉合切口。松開止血帶,縫合股四頭肌筋膜,再閉合皮下軟組織和皮膚(圖 7)。
 圖 7. 復位股四頭肌和伸膝裝置
術后患肢用絞鏈式支具固定,但沒有進行鎖定,在病人耐受范圍內(nèi)逐步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的恢復,同時予以物理治療。然后,逐漸進行部分負重行走,直至影像學資料提示骨折愈合才開始完全負重行走(至少術后 12 周)。
術后平均隨訪 17.6 月,所有患者均獲得臨床上和影像學上骨折愈合,其中影像學上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 19.2 周。
3 例患者隨訪的功能評分為優(yōu),4 例評分為好,評分一般和差各有 1 例(圖 8),這兩例患者屈膝只有 85°,其中一例還需要進行股四頭肌成形術。沒有患者發(fā)生皮膚壞死、深層感染或內(nèi)固定物失效。
 圖 8. A、B:冠狀面和矢狀面的三維 CT 重建可見股骨遠端嚴重粉碎性骨折(C3 型),C:軸位 CT 顯示關節(jié)內(nèi)骨折,D、E:隨訪 X 線可見骨折愈合和骨重建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樣本量小,以及缺乏其他手術方法的對照。然而,研究結果仍然表明經(jīng) Swashbuckler 改良前入路解剖復位股骨遠端嚴重的粉碎性 C3 型骨折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該手術方式保留了股四頭肌和伸膝裝置的完整性,術后并發(fā)癥少,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好,不影響這類患者以后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切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