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們討論的都是孩子學什么知識,參加什么興趣班,分享的都是學習材料、資源等等。但其實,隨著搜索技術(shù)的不斷提高和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我們獲取各種知識的門檻會越來越低。相對于早晚都會學到的知識,從小擁有好習慣顯得更加重要。 馮唐曾說,“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钡拇_,如果將人的各種命運分解、揉碎,試圖從中找出一些規(guī)律的話,那么良好的習慣,敢于抓住際遇的勇氣是比天賦更為重要的東西。而幼年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yǎng)成好習慣,就能在這張白紙上慢慢展現(xiàn)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劃。 曾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25位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的柯維先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曾經(jīng)還專門針對孩子寫過另外兩本著名的書:《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和《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美國學校把它們歸納為孩子成長的7棵習慣樹。正好趁著暑假,陪孩子一起慢慢養(yǎng)成這些好習慣吧! 習慣1 Be proactive —— you're in charge 積極主動,我的人生我負責 習慣標準:對自己負責,做事積極主動;管理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和情緒;做了錯事不怪別人,而應(yīng)反省自己;不用別人說我也會去做正確的事情,哪怕沒有人在看。 操作實例: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在幫逃逃準備第二天上學的書包,后來發(fā)現(xiàn)適得其反。有一次我沒在家,他就完全蒙了,第二天上課要交的作業(yè)、要用的文具都沒裝進書包,這讓我感覺他對我的過分依賴。后來我用兩天的時間,讓他看著我收拾書包,然后讓他自己裝,最后再檢查一遍,告訴他有什么東西漏掉了,經(jīng)過一周的訓練,他完全可以自己收拾書包了。接著,我把越來越多的事情交給他自己負責,比如收拾玩具房、洗自己的襪子、甚至幫忙制定假期自駕游路線等,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會弄遭,可是誰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習慣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Have a plan 有目標,有計劃 習慣標準:做事前先定計劃和目標,努力去做有意義和能帶來積極影響的事。 操作實例:上周拜訪了一同行,他們團隊有位從美國回來過暑假實習的學生,他說這位實習生最大的特點是,每次給她分配任務(wù)時,她第一個問題肯定是“for what?”以終為始,目標感很強,然后就是定計劃,列清單,所以每次都把任務(wù)完成得很出色。逃逃剛放暑假,我就和他一起列了張計劃表,把想做的事情列下來,再寫出要做這個事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問題:你打算做一件什么事?做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通過做這件事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和結(jié)果?計劃用多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習慣3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Work first, then play 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后娛樂 習慣標準:不該做的事,勇于說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學會制定優(yōu)先級,做日程表,并執(zhí)行計劃;對自己有紀律,做事井井有條。 操作實例:如果一件重要和一件緊要的事情放在你面前,你會先做哪個?做事情要有優(yōu)先級是美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受到的教育,點擊這里查看美國一年級學的任務(wù)管理矩陣。自從學會這個方法,逃逃便屢試不爽,開始把自己的事情規(guī)劃得清清楚楚,相信時間一長,他便能迅速區(qū)分開,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該做的事先做哪個等等。養(yǎng)成這個好習慣,能讓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保持理性,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學習及生活中的各項事務(wù)。 習慣4 Think win-win - Everyone can win 從雙贏角度考慮問題,利己利人 習慣標準:勇于爭取自己想要的,但同時也會考慮別人的需求;有矛盾的時候,尋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決方案。 操作實例:幾個月前,逃逃的小姨給他寄了一個玩具,剛好鄰居家的小孩Jose也在,看到玩具后非常喜歡,就央求逃逃借給他玩幾天,可逃逃怎么也不肯,還把玩具藏了起來。一天放學后我看他興致沖沖的把玩具拿出來玩,突然Jose也跑來了,他便立馬把自己也躲進衣櫥里。事后我告訴他,應(yīng)該think win-win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不然你自己玩不好,Jose也不高興,相當于lose-lose。后來結(jié)果就是逃逃非常熱情的把玩具帶到Jose家,兩人開開心心地一起玩了一下午,大家都win了。 習慣5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去理解別人,再求被人理解 習慣標準:仔細聆聽別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從他人角度去理解問題;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插嘴、不打擾,并注視他的眼睛;能自信地說出自己的主意。 操作實例:用大家的老話說,這點就是學會站到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先做到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大家不妨在生活中試試“Show your respect”這句話,這句話是美國父母們經(jīng)常給孩子說的,印象中聽過好多次,后來我自己也學會了。孩子們從小就會被要求和人溝通要認真聽、不打斷,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必須要show your respect。 習慣6 Synergize ——Together is better 協(xié)同——合作會更好 習慣標準:珍重別人的優(yōu)點,向他們學習;即使別人和自己很不一樣,也能與大家友好相處;能有效地進行團隊合作,始終保持謙虛的精神。 操作實例: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到合作,的確是很多中國孩子的一個痛點。比如中國的金牌體育項目,都是羽毛球、乒乓球、跳水、體操等個人項目居多,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趁暑假讓孩子多參加合作型的體育項目,例如足球、籃球、棒球、橄欖球等,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學會配合、協(xié)作、共贏。畢竟,一個人雖然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能走得很遠。 習慣7 Sharpen the saw——Balance feels best 磨刀不誤砍柴工,尋求健康和平衡 習慣標準:注意飲食、鍛煉和睡眠;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電腦手機。 操作實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美國教育里很重要的一課,他們會學習營養(yǎng)搭配知識,逃逃的學校每年都有一個叫21 challenge的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連續(xù)21天,每天動手做一樣健康食品。逃逃和我去超市買東西,會很注意查看食物的保質(zhì)期和熱量。父母們可以趁這個暑假,讓孩子多進幾次廚房,或者一起挑選食材,讓孩子知道每種食物中都有什么營養(yǎng),怎樣做一頓營養(yǎng)豐富的早餐等。無論走多遠,健康始終是第一位!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痹诤⒆拥挠啄陼r期,讓孩子養(yǎng)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chǎn)生重要作用。知道以上7個目標后,爸爸媽媽在操作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一般說來,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同樣地,這些習慣對我們大人也很適用,引導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一起來提升吧! 作者:逃逃媽 來源:東西兒童教育 版權(quán)聲明:康卓育兒尊重原創(chuàng)者版權(quán),本文已獲授權(quán)。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QQ:22212004),在此向原創(chuàng)者表示感謝。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對文中陳述內(nèi)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lián)系,僅供讀者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