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考試后第三天,兒9歲,三年級,告之我說,明天,要開家長會,老師說,必需要帶一支筆。 其實不是家長會,沒有往常的通告、總結(jié)、家長代表講話。確切的說,這是一場考試,面對家長的考試,或者是一次調(diào)查。 題目簡單,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細(xì)節(jié)。 第一題是這樣的家有藏書嗎?有多少冊?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摸了摸腦袋。 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逛過書店,也沒有認(rèn)真地讀完一本書了這些年來,房子倒是寬敞明亮了些,但曾經(jīng)夢想的書房,卻最終泡了湯。家里那些書籍,剛工作那陣子買的現(xiàn)在被遺忘在角落里,滿是塵埃。 隨便填個數(shù)字罷,現(xiàn)在誰還正兒八經(jīng)地坐在書房里看書啊,要想了解信息,電腦、手機(jī)里到處都是心里滴沽著。 沒想到緊接著的第二題竟然是哪些書是讀完的還記得主要內(nèi)容嗎?和孩子討論過書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嗎? 汗一下子掉了下來。 這些年來,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工作和孩子的培養(yǎng)上,沒心思完整地讀過一本書,也沒有和孩子聊過多少書中的故事。 第三道題:陪孩子去過哪些地方,和孩子一起照過像嗎, 第四道題:每周有幾天,能和孩子共進(jìn)晚餐?能和孩子歡樂時光? 第五道題:能說出孩子的幾個同學(xué)?知道孩子最喜歡和最討厭? 第六道題:埋怨過父母嗎?有不講原由的責(zé)罵過孩子嗎?消極面對工作中的加班嗎? 努力回憶著,這九年間,和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回味著,這些年來和兒子互動的頻率,已然汗流浹背。 其實,題目都是和孩子互動的小細(xì)節(jié),也留意了一下身邊的家長,但很多家長,還是被難住了或者說是被震住了這些簡單的試題面前,日常生活狀態(tài),孩子的生長和教育中所擔(dān)負(fù)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出現(xiàn)進(jìn)去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進(jìn)臺,一臉的意味深長: 與其說,這是一次考試,不如說是一次問卷、一項調(diào)查。其核心是孩子的生長中,作為孩子父母的會帶給孩子一些怎樣積極向的情緒,或者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若是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孩子也會拿起書本來,若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孩子也會適時站起來,把位子讓給老奶奶,若堅持每天對你爸媽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會給你遞上一杯溫暖身心的茶。 其實,孩子的生長,就是拼爹媽”時代,但這個“拼”拼的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父母,不是一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拼的有沒有為他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xí)慣,不是和他建立了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拼的為他打下了怎樣的基礎(chǔ),為他指明了怎樣的方向。 所以,結(jié)論是作為家長的給你孩子樹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將深層次影響著孩子的生長。話完了感謝你今天能參與這次活動,但愿你有啟發(fā),孩子的教肓方面,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 最后,班主任,面對我深深鞠了一躬。掌聲如潮的響起來。 聽到這兒,終于意識到孩子的生長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換句話說,自己很多時候只在意孩子的生長,而忽視了作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這次考試,真的一下子考進(jìn)入了靈魂深處,讓我更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責(zé)任,幸運的這明白還不是太晚。 也許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對孩子來說,就是啟蒙老師,就是生長過程的標(biāo)尺和榜樣,就是人生路上永遠(yuǎn)亮著的那盞燈。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牽著的小手往哪個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未來,明天。 所以,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別讓我孩子,從我這里沒有得到任何可“拼”資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