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香港小姐冠軍譚小環(huán)曾是全職藝人,拍電視劇、做歌星,成績一般,出嫁后淡出娛樂圈。最近在銅鑼灣鬧市開了個街檔賣魚蛋,引為一時佳話,港姐效應(yīng),生意滔滔,街檔經(jīng)常排長龍,開業(yè)約半年,已開分店。 時移世易,從前賣魚蛋的大多是草根階層,因找不到工作,在街頭擺個檔口謀生,現(xiàn)在貴為港姐才賣得起魚蛋,皆因鋪租昂貴。 魚蛋是伴著我們這一代長大的香港傳統(tǒng)小食,從前是街頭“推車仔”檔(車仔,粵語,有輪子的木頭車,供小販賣小食。推車仔檔即流動小販),幾毛錢一串,每串約5至6只,分原味和咖哩辣味。魚蛋車仔檔,通常也賣豬皮蘿卜,是五十年代香港經(jīng)濟起飛前的大眾化小食,演變成后來的“車仔面”,魚蛋、豬皮、蘿卜外,還有魷魚須、豬紅(豬血)、雞翼等任選,鋪在米粉、河粉、油面上,廉價,熱騰騰甚豐富,是最佳快餐。 魚蛋則可獨立成家,不少面食店都以自家制手打魚蛋配河粉作招牌美食,加上潮州辣油,在白蒙蒙的“魚蛋河”添上片片紅油,辣得不由自主“雪雪”作聲,特別有滋味。 小時候有不少推車仔街邊檔,豬腸粉(腸粉,狀似豬腸而得名),醮醬油、麻油、甜醬、辣醬,用竹簽串著吃,特別有風味,所有醬混在一起,是不折不扣的渾醬。生菜鯪魚肉湯是至愛之一,五毛一碗。生菜切絲跟小小的鯪魚肉魚是絕配,會拼命下胡椒粉。捧著燙手的碗,站在街頭吃,又熱又辣,胃口更開。近年已無街檔賣生菜鯪魚肉湯,或許是花的功夫多的關(guān)系。 五毛一碗的,還有碗仔翅,其實是豆粉加水加人工“魚翅”加調(diào)味品,吃時倒入大量浙醋,美味無窮。碗仔翅亦登上大雅之堂,在未有環(huán)保意識的世代,每逢喜慶,菜單上,必有雞絲碗仔翅,當然用的是真翅。 賣牛雜的拿著巨型剪刀,不停開合開合,發(fā)出“錚錚”之聲吸引途人,自選一串牛雜包羅牛膀,加牛肺、牛肚,用手指指,檔主就熟練地從滾燙的自家秘制鹵水汁中抽出一大塊,剪一片或兩片下來,鹵水汁香直攻味蕾,光吃一串不夠過癮?,F(xiàn)在懂得講究健康,見內(nèi)臟色變,兒子更從不肯嘗半口。我覺得比他幸福,能在無知情況下、毫無心理負擔地吃過惹味牛雜。 近年再不敢放入口的是炸豬大腸。那年代都把豬大腸染成橙紅色,當街用滾油炸,香膩豬油味濃竄半條街。因有一鍋滾油,我列它為高危檔口,買時總是提高警覺,站得遠遠的,怕熱油會濺到身上給灼傷,又怕小販管理隊來驅(qū)趕,小販“走鬼”,紛紛推著木頭車作鳥獸散,隨時潑出滾 |
|
|
來自: 昵稱5720266 > 《休閑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