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摩詰所說經卷第六 不思議品第六 本品有二章 如何求法 菩薩不可思議法門 第二十五章 如何求法 原文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于何坐?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 (肇曰:獨寢一床,旨現于此,舍利弗默領玄機,故扣其興端。凈名將辨無求之道,故因而詰之也。) 舍利弗言:我為法來,非為床座。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無色之求。 (肇曰:真求乃不求法,況安身之具乎?) 白話解 這時,舍利弗見室中沒有床座。心里想:這些菩薩和大弟子怎么坐呢? 長者維摩詰知道舍利弗的想法,對舍利弗說:怎么?仁者是為求法來還是為求座椅來? 舍利弗說:我是為求法來的,不是為求座椅來的。 維摩詰說:喏!舍利弗,凡求法的人,不貪身軀性命,何況座椅? 凡是求法的人,不會有色受想行識五蘊之求,不會有十八界、十二入之求,不會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之求。 原文 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 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 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 (肇曰:有求則戲論,戲論則非求,所以知真求之無求也。) 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 白話解 喏!舍利弗。凡是求法的人,不著佛相求,不著法相求,不著僧相求。 凡是求法的人,不從見苦求,不從斷集求,不從證滅求,不從修道求。 為什么呢?佛法沒有戲論。如果說我應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便是戲論,不是求法。 喏!舍利弗。佛法說是寂滅的。如果心中想著生滅,是求生滅,不是求法。 原文 法名無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 法無行處,若行于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 法無取舍,若取舍法,是則取舍,非求法也。 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 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 白話解 說佛法是無染的。如果心染于法乃至染于涅槃,即是染著,不是求法。 說佛法沒有行處。如果想著有一條具體的修行路,即是有行處,不是求法。 說佛法沒有取舍。如果對法有取舍之分,有取有舍,不是求法。 說佛法沒有處所。如果執(zhí)著要到什么地方去,執(zhí)著處所,不是求法。 說佛法是無相的。如果隨相生識,即是求相,不是求法。 原文 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肇曰:六識略為四名,見、聞,眼、耳識也。覺,鼻、舌、身識也。知,意識也。) 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應無所求。 (肇曰:法相如此,豈可求乎?若欲求者,其為無求,乃真求耳。)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于諸法中得法眼凈1。 (肇曰:大乘法眼凈也。) [注] 1法眼凈菩薩修得的照見一切眾生、諸法無礙的智慧眼,稱為法眼凈。 白話解 佛法不可住,如果住于某個法而不離,即是住于某一法,不是求法。 佛法不可見聞覺知,如果心思放在見聞覺知上,執(zhí)著見聞覺知,不是求法。 說佛法是無為,如果身心有作為,是求有為,不是求法。 因此,舍利弗,如果求法,對一切法都應無所求。 維摩詰說這席話時,有五百天子對世間出世間法得法眼凈。 |
|
|
來自: ldjsld > 《維摩詰所說經白話解 觀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