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群友們,大家好! 我們聚到一起來是為了能互相學習健康知識,保證個人和家人的身體健康,還有從事這個偉大而艱巨的事業(yè)者,更應該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 本人建議大家能做出無私的奉獻,把自己的經(jīng)驗和知識拿出來分享給群友們。當今社會多數(shù)人是因為不運動,姿勢過于極端,飲食生活沒有規(guī)律,久積風寒濕邪而不作處理,導致周身經(jīng)絡不能正常通行而致病。過去的人是勞動損傷,受風寒濕邪侵襲導致急性痙攣而疼痛?,F(xiàn)在的人是不動氣虛而染受風寒邪氣的侵襲而致病,一個在表,一個在里,治療的方法可想也不能拘泥于一法。 2.虛實之分 實癥疼痛一般痛點明確,便于查找。而虛癥疼痛的痛點面積廣泛,一觸即痛。 虛癥指人體正氣不足,導致抗病能力變?nèi)?,生理機能減退的癥候。表現(xiàn)為面白唇淡、神疲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shù)、舌嫩無苔、脈細弱無力等癥狀。 “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辯證的全部,確實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癥。 什么是陰虛?什么是陽虛?什么是血虛?什么是氣虛?這對中醫(yī)專業(yè)人士來說不是很難辨別的問題。但對多數(shù)患者來說卻很茫然。 3.各種體虛癥 (1)許多人對中藥情有獨鐘,而對一些病癥,中藥治療起來確有其獨到之處。但有患者反映,每每在藥店選擇中藥時,說明書上的那些天書般的中醫(yī)術語,往往讓人搞不清自己究竟屬于陰虛還是陽虛,是血虛還是氣虛。 氣虛癥泛指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甚至懶言少語,平日出汗多。本癥在臨床上,可隨疾病出現(xiàn)的臟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見: 肺氣虛者:癥狀為咳嗽聲音低、咳痰無力,易得感冒。 心氣虛者:癥狀為面色蒼白、健忘、心燒等。 腎氣虛者:遺精、夜尿多。 脾氣虛者:飯后胃部脹滿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飯量少。 陰虛癥往往表現(xiàn)為體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發(fā)熱或手心、足心發(fā)熱。具體又分為: 肺陰虛: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睡眠狀態(tài)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稱盜汗)。 3.各種體虛癥 (2)脾陰虛:不思飲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惡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結,消瘦。 腎陰虛:腰困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遺精,脫發(fā)、齒搖。 肝陰虛:頭暈、頭痛,眼干,怕光,兩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夢,指甲光澤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腎陰虛常常同時并見,肝陰虛可導致腎陰虛,腎陰虛也可致肝腎虛。 陽虛癥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fā)冷、發(fā)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癥在夏季癥狀較輕,冬季癥狀則加重,且常由氣虛癥進一步發(fā)展為陽虛癥。 脾陽虛癥:食欲減退,胃部喜歡溫熱,按壓后胃部舒適,口淡無味,喜歡熱飲,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腫,面色虛白,女性白帶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溫痛減,遇冷加重 (3)腎陽虛癥:腰部、膝部酸困、發(fā)冷,肢體怕冷,小便清長或遺尿,浮腫(以腰下多見),陽痿遺精,女性表現(xiàn)為不孕或黎明前臍周圍作痛,腸鳴腹瀉,瀉后痛減消失。 心陽虛癥:心慌,胸悶,胸憋氣短,心中空虛,易受驚嚇,驚嚇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區(qū)疼痛。 血虛癥面色發(fā)黃或面白無色澤,口唇顏色淡,頭暈,失眠,女性月經(jīng)量減少,周期延長,甚至閉經(jīng),皮膚無光澤,頭暈常在勞累后發(fā)作或加重,指甲蒼白,頭痛程度較輕,遇勞累后加重,常兼有氣虛的癥狀,如懶言少語,疲乏無力,汗多。 心血虛:心慌,心煩,失眠,多夢,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發(fā)生在體質(zhì)虛弱者。 肝血虛:看東西時兩眼昏花、干澀,指甲無光澤、色淡、脆而薄,甚至變形,夜盲,看東西模糊,耳鳴,手腳肢體麻木,體形消瘦,女性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至閉經(jīng),失眠多夢,易驚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