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良將謝安:不戀權位
高潔的典范
發(fā)布日期:2015年05月26日
文章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朱桂林
(本文轉自:凱風網)

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人。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仆射兼領吏部加后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jiān)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jié)、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wèi)將軍等職,死后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
公元317年,世家大族王導及其兄弟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在江東開創(chuàng)了東晉基業(yè)。王導死后,桓溫翦除了王氏勢力,專擅朝政,桓氏家庭隨之興起。謝安就是在桓溫執(zhí)政前夕出仕的?;笢卣普嗪笕圆粷M足,他多次北伐,企圖為謀取帝位做好準備。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桓溫廢除了皇帝司馬奕,另立簡文帝司馬昱,使本來不太穩(wěn)定的政局再次出現危機。脆弱的簡文帝不堪憂慮與恐懼,終于一病不起。臨終時,他仍懾于桓溫的淫威,竟在遺詔中說:“如果他不成器,您可以自取天下?!边@就等于給了桓溫篡位的口實。在這緊急關頭,謝安力諫簡文帝改寫遺詔,并立司馬曜為皇太子?;笢芈動嵑單牡鄄]有如他指望的那樣,禪位給他,十分惱火;謝安等人則趁他不在京都,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笢貧饧睌?,于是在寧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親率大軍,殺氣騰騰地回兵京師,向謝安、王坦之問罪,并欲趁機掃平京城,改朝換代。眼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馬曜也不得不下詔讓吏部尚書謝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溫。王坦之早就聽人說桓溫此次來就是要殺他和謝安,所以非常害怕。他讓謝安拿主意,謝安鎮(zhèn)定自若而又十分鄭重地告訴他:“晉朝的危亡,全看我倆此行了。””
二月的京城,春寒料峭,桓溫的到來更給這里增添了一派肅殺氣象。在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兩個人不改自然容顏,一個是來者不善的恒溫,一個是鎮(zhèn)定安閑的謝安。他倆之間的 “角逐”已不止一次了。在習習拂面的寒風中,謝安走上臺階,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溫布置在四周,圍得像鐵桶似的衛(wèi)兵,而是先作了一首詠浩浩洪流的《洛生詠》,然后才平靜從容地說:“我聽說諸侯有道,就會命守衛(wèi)之士在四方防御鄰國的入侵。明公入朝,會見諸位大臣,哪用得著在墻壁后布置人馬呢?”老道的桓溫沒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馬的謝安在這種關頭依舊不改其曠達風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鎮(zhèn)住了,于是趕忙賠笑說:“正因為不得已才這樣做呀!”囂張氣焰一下子被打下去后,他連忙傳令撤走兵士,籠罩在大家中間的緊張氣氛一下子消除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又擺酒設饌,與謝安兩人“歡笑移日?!痹谶@歡笑聲中, 朝廷總算度過了一場虛驚。 此次風波,全靠了謝安和王坦之的忠心輔佐,才把局面逐步穩(wěn)定下來。
但是,野心勃勃的桓溫卻依舊不肯放棄自己做皇帝的夢想。不久,他回姑孰養(yǎng)病,暗示朝廷授他“九錫”。“九錫”是歷代權臣篡位前的最后一級臺階,他身患重病更是急于獲得,想好歹也當他幾天皇帝。他讓袁宏按他的意思起草加授九錫的詔令,袁宏把詔令拿給謝安看,謝安看后,只說了一句“不好”。便動手慢慢修改。就這樣一共修改了好幾次,拖延了幾十天,也沒有定稿,一直拖到七月桓溫病死。至此,司馬朝廷面臨的一場危機總算過去了。
前秦苻堅經過幾十年東征西伐,于公元379年攻陷東晉北邊前沿重鎮(zhèn)襄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后,已達到極盛,他決心憑借其百萬大軍一鼓作氣消滅東晉,一統(tǒng)天下。公元383年8月,前秦百萬大軍大舉伐晉,淝水之戰(zhàn)由此拉開序幕。苻堅令弟弟苻融率步騎25萬人為前鋒,指向淮南;以羌族人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諸軍事,順流東下;他自己從長安統(tǒng)步兵60多萬,騎兵27萬,前后綿延數千里,旗鼓相望,向南進發(fā)。
東晉聞訊,舉國震恐。謝安建議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謝石從尚書仆射轉任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謝琰(謝安之子)為輔國將軍,統(tǒng)兵8萬,馬上北上御敵。其主力就是謝玄指揮操練的北府兵。即將出發(fā)的時候,謝玄向叔父請示軍機,謝安卻像平時一樣輕松自如地說:“我會另行下達命令的,你先去吧?!苯又悴粍勇暽?。謝玄雖然不敢多問,但心中確實沒底,退出后又讓部將張玄再次請示計策。謝安不僅沒有回答,反而吩咐他倆下去準備車馬,邀請一些朋友隨他到山間別墅去下棋。
在荊州駐守的桓沖,也很擔心朝廷的安危。他特地派了一支3000人的精銳部隊前來支援京師。不料,這支部隊又被謝安給遣了回去。他帶信給桓沖說:“朝廷已經有妥善的安排,武器和軍隊都不缺少,長江中游是戰(zhàn)略重地,派來的部隊應回去加強防備?!被笡_看完信,不禁對他的參謀官搖頭嘆息:“謝安固然有宰相的度量,但是卻不熟悉軍事。如今大敵當前,他還去游山玩水,高談闊論,只派一些沒有經驗的小孩子去抗敵;況且敵人來勢兇猛,我們兵力又不足,天下的大局可想而知,我們要淪為外族的臣民了。”其實,一朝安危系于心中的謝安又何償不憂心如焚呢!但他卻不能像別人一樣把內心的憂慮露于形色,他是一國宰相,是大家的主心骨,如果他也亂了方寸,那情況就會變得不可收拾。他只有采取內緊外松的方法,一邊安定人心,一邊從容不迫地應付戰(zhàn)局。等大家的緊張情緒趨于平靜后,他才授意各路將帥,對整個戰(zhàn)略進行了周密的布置安排。
十月,前秦的先鋒苻融攻占了壽陽(今安徽壽縣),并把派來增援的胡彬包圍在硤石。胡彬的糧草快要用光,無奈只好暗中派人帶著書信向謝石求援。不料信使在半路上被秦兵俘獲,苻融馬上派人向苻堅報告:“晉軍現已缺少糧草,兵力不足,我們應該抓住這大好機會,立即發(fā)動進攻。”苻堅大喜,馬上率輕騎8000人趕往壽陽與苻融會合,企圖一舉殲滅謝石率領的東晉軍。然而就在他高興的時候,他卻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他競選擇了被俘虜的東晉將軍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朱序到了晉營,做了表面上的警告,勸謝石趁早歸降;暗中卻提醒謝石說:“趁前秦百萬大軍還沒有全部會集,要迅速攻擊。打敗了他們的先鋒部隊,勢必挫敗他們的士氣,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鼓作氣,奪取勝利了?!?/font>
東晉將領們接受了朱序的建議。十一月,謝玄派劉牢之率精兵5000人開赴洛澗(今安徽懷定縣西南洛水入淮處)向秦軍將領梁成發(fā)動進攻。劉牢之率部奮勇向前,強行渡河,大破秦軍,斬了梁成。秦軍不得不向淮水一線潰逃,而謝石、謝玄卻指揮晉兵節(jié)節(jié)進逼,直逼壽陽。在深秋的寒風中,苻堅與弟弟融登上壽陽城樓遠望,看到東晉軍陣嚴整,頗具規(guī)模;轉而眺望八公山,見草木搖動,以為都是東晉的士兵。身經百戰(zhàn),投鞭斷流的苻堅這下子感到的卻是莫大的驚慮與惆悵,他若有所失地對苻融說:“這也是強敵呀,誰說他們是弱旅呢!”臉上不覺露出了畏怯的神色。
就這樣,東晉軍與前秦軍隔淝水遙相對峙。秦軍先鋒雖然新敗受挫,但兵力仍是晉軍的幾倍,而且主力正不斷到達,形勢對晉軍來說依然很嚴峻。東晉將帥經過精密策劃,想出了一條妙計。謝玄派了使臣告訴苻融說:“你們孤軍深入,卻在這淝水岸邊扎營布寨,這雖可使我們長相對峙,但卻不利于速戰(zhàn)速決。如果你們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邊騰出一塊空地作戰(zhàn)場,讓我們渡過淝水,與你們一決勝負,豈不是更好的策略?”苻堅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答應對手的要求也未嘗不可,等晉軍渡河到一半時,便可以發(fā)動鐵騎沖殺,殺他個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后撤。沒想到,秦軍一退就亂了陣腳,朱序又夾在秦兵中大聲呼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大部分士兵是被強迫征來,無心與東晉作戰(zhàn)的各族俘虜,他們早已力竭身疲,此時更是亂作一團,不可收拾。東晉軍隊借機大舉進攻,于亂軍中殺死前秦前鋒主帥苻融,苻堅也被亂箭射中。秦軍潰不成軍,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傷遍地。不少士兵聽到風聲鶴唳,都認為是東晉的追兵趕到,更加慌不擇路,日夜狂奔。苻堅后在慕容垂的護衛(wèi)下回到了洛陽,淝水之戰(zhàn)就這樣以前秦的慘敗劃上了句號。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淝水之戰(zhàn)的煙火還未完全散盡,謝安卻因功名極盛遭到了一些陰險好利之徒的陷害。他們在晉孝武帝跟前進讒言,使這個業(yè)已成人,一心想興復皇權的酒肉皇帝對宰相謝安有了猜嫌之意。為了避嫌,謝安被迫離開京城,舉家搬到廣陵附近,在那兒修了一座陋府,美其名日“新城”。他雖身遭構害,但仍不失東山之志,準備等朝廷稍稍穩(wěn)定,就辭官從水路重返他的會稽樂土??上В脑竿€未實現,就患病了。謝安先對廣陵防務作了周密布置,然后才請求朝廷準他回京治病。 于是,他上疏辭官。幾天后,66歲的謝安病卒于京師建康。
謝安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于淝水之戰(zhàn)擊敗前秦并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后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范?!凹诧L知勁草,動蕩識誠臣”。謝安在同權臣桓溫的周旋與斗爭中,表現出了超人的膽識與氣度。后來,他又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演出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爭,這就是淝水之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爭中,東晉8萬士卒一舉打敗了前秦80多萬大軍,不僅使國家轉危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歷史佳話。奪取這場勝仗的指揮家、東晉宰相謝安,便成了穩(wěn)定大局的頂梁柱,群臣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