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獨秀書法作品(一):隸書團扇
![]() ![]()
陳獨秀書法作品(二):非有意而為之的書札筆稿
![]()
陳獨秀書法作品(三):《滿城風雨近重陽》四幅屏
![]()
陳獨秀書法作品(四):行草四幅屏
![]()
陳獨秀書法作品(五):行草書《劉禹錫陋室銘》
![]()
陳獨秀書法作品(六):草書《自古之善書者》
![]()
陳獨秀書法作品(七):用篆書和行書創(chuàng)作的兩副對聯(lián)
學過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陳獨秀其人。
陳獨秀是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發(fā)動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的第一任總書記。正是這些赫赫的政治光環(huán)耀眼太甚,所以陳獨秀在中國書壇上的大家之冠被深深地淹沒,致使中國相當多的公民根本不知道陳獨秀還是一位書法家。
其實,陳獨秀在書法上的造詣頗深,他是一位碑帖兼寫、篆隸楷行草無一不精、并有一定理論研究的一代書法大家,其書壇地位不亞于于右任、沈尹默、康有為等人。
陳獨秀的傳世翰墨,以書札、詩稿為多,其中大多為率性而作的狂放大草,線條灑脫、流暢,行筆不拘,既秀又剛。他的行、草、篆、隸,皆能達信筆揮灑,并臻妙境,體現(xiàn)出了難得的藝術個性和濃郁的文人氣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報刊——《向導》周報的報名兩個字,就是陳獨秀所題,其書清秀中透出一股英氣,外秀中閃現(xiàn)出一縷內剛。
陳獨秀對于書法,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說:寫字如作畫一樣,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鍛煉內勁,天分表現(xiàn)外秀。字要能達內勁外秀,那就有點樣子了,即所謂“中看”了。庸人寫字,只講究臨摹碑帖,難免流于笨拙,有點才氣的人,又往往不屑臨摹,寫出字來有肉無骨,兩者都難達妙境。
陳獨秀有一位老朋友沈尹默,是我國清末民初著名的書法大家。在他倆的交往中,陳獨秀曾經(jīng)兩次批評沈尹默的書法,說沈的書法俗而缺骨。朋友沈尹默把陳獨秀的批評當做苦口良藥,當做藥石之言,潛下心來,深刻反省,從執(zhí)筆改起,刻苦摹練,終于悟醒筆法,成為一代書法大師。從沈尹默的書法經(jīng)歷,也足以看出陳獨秀先生的書法藝術造詣非同一般。
對于書法藝術,陳獨秀曾經(jīng)這樣論述道:現(xiàn)在存世的二王之字,獻之數(shù)種近真,羲之字多為米南宮臨本,神韻猶在歐、褚所臨蘭亭之下,即刻意學之,字品終在唐賢以下也。談到隸書,陳獨秀則說:作隸宜勤學古,始能免俗……由此看來,無論在書法藝術的知識上,還是在書法理論的研究上,還是在書法的實踐上,陳獨秀都掛得上是我國近代書壇上的一位書法大家,只不過它的書法成就被他的驚人的政治光環(huán)在人生的大海中淹沒了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