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愛東 (原載《民族藝術》2010年03期)
摘要:關于拿破侖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震撼世界的傳說,是顧頡剛所謂“層累造史”的典型個案。此說起源于20世紀前基督教話語及西方話語中常見的喚醒東方論,先被曾紀澤借用來闡釋中國的外交姿態(tài),繼而被梁啟超化用并創(chuàng)作了一則關于睡獅不覺的寓言。清末民族主義者以及革命宣傳家,則把醒獅當作民族國家的象征符號,應用到各種民族主義宣傳之中,廣為傳播。部分革命宣傳家還試圖將睡獅論與一些西方政治明星捆到一起,重新組裝成一種新的政治寓言。在這種宣傳攻勢下,睡獅論很快就超出革命宣傳物,融入到民眾的口頭傳統(tǒng)當中,而在眾多可供選擇的故事主角中,口頭傳統(tǒng)最終選定了拿破侖。到了21世紀,這則政治寓言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供嫁接的歷史事件,落實為一段關于拿破侖教訓阿美士德,預言中國將有偉大復興的歷史故事。這種貌似偶然的故事變異,在其變化的每一步,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推動其變化的必然因素。 關鍵詞:中國睡獅,喚醒睡獅,革命宣傳,民族主義,口頭傳統(tǒng) 文檔中有圖片,可下載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