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樓加層加固建筑改造項目》介紹
在黨中央提出建立節(jié)約、環(huán)保、友好、低碳、和諧社會戰(zhàn)略方針的指引下,運用空間加層建筑、抗震專利技術參與城市舊城改造,創(chuàng)出一條城市改造的新途徑。舊樓加層、加固、抗震技術獲得國家22項專利,技術成熟,市場前景看好。建新樓不征地、住舊樓加固加層不拆遷,向空中要樓房的《空中房地產》項目,是打造“空間概念”無地空間、綠色房產、創(chuàng)造了房地產投資最少、成本最低、見效最快、周期最短、利益最大的先例。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發(fā)展改革委、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中:重點任務之一: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在條件許可并征得業(yè)主同意的前提下,研究采用加層改造,擴容改造等方式進行節(jié)能改造。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大力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把空閑、廢棄、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為挖掘土地利用潛力的重點,鼓勵對地上、地下、空間進行立體利用,嚴格執(zhí)行閑置土地處置土地處置政策》。征地建的新樓,一般遠離城市中心,給購房人工作、生活、入學帶來不便。改造加層的舊樓一般都在城市繁華位置,房主住在加層改造后的小區(qū),生活仍很方便。是百姓受益、政府增光、財政增收、社會效益又好的利國、利民、合作者多方共贏的好項目。公司先期承建改造的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鴻立大廈》由六層改造加層到20層的工程和《北京市國貿三期工程》、《中央電視臺新址》、《上海中心》同時接受抗震實驗成功通過抗震能力達8度以上的驗證。 一、《加層建筑項目》的優(yōu)勢: 1、社會效益 (1)舊樓加層不拆遷,房主原地住新房,解決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問題。 (2)舊樓拆遷易發(fā)生社會矛盾,影響穩(wěn)定大局。 (3)舊樓不拆遷無垃圾、無污染、不浪費、綠色環(huán)保。 (4)好地段的商場、賓館、學校、民居加固加層改造,解決了中心城市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問題。 (5)廠房加層加固解決了企業(yè)擴大再生的問題。 (6)大拆會破壞城市風貌,一味拆舊建新割裂了城市歷史文脈,削弱了城市文化傳承,使城市風格雷同,千城一面。 2、節(jié)約效益 (1)舊樓不拆、加固、加層可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是城市建設最大的節(jié)約。 (2)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項目容積率,降低項目綜合成本。 (3)該技術節(jié)省投資25%—40%,減少建筑成本,降低房屋售價。 (4)我國住宅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30%,空間開發(fā),不占土地,保護了緊張的土地資源。 (5)目前房價的60%—70%是土地費用成本,加層不征地,可以大大降低房屋價格。 (6)降低相關城市配套設施的增容費。 (7)建設周期節(jié)約一半時間。 (8)我國建房用鋼材占建設用鋼材的20%,水泥占全部的17.6%,不拆舊樓可節(jié)約大量建材。 (9)我國大中城市有數(shù)百億平方米的舊房資源,如能1/10的舊樓得到改建,就可節(jié)約資金數(shù)千億。 (10)不拆遷不產生建筑垃圾,不會出現(xiàn)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又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事件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能源。 3、利國、利民、合作多方共贏的項目 A、政府的利益: (1)社會效益:①舊城得到改建。②不大拆大建,環(huán)境得到保護。③節(jié)約了土地。④低碳發(fā)展城市。⑤平息因拆遷引發(fā)的不和諧因素。⑥改善了百姓居住條件,停車難的問題也得以解決。 (2)該項目是為政府送政績、送稅收、送經濟房。小區(qū)所改造后的1-6層的樓房部分按低價送給政府作為經濟保障房再分配給百姓。 (3)舊樓改造后,政府獲得大約投資總額的20%的稅收,為政府財政收入提供新的增長點。 (4)沒征土地,改造后住房面積大幅增加,政府可獲得增容費。 B、房主的利益 (1)改造后房主原地不動住新房、住增加面積的大房、住8層以上采光好的樓房、住有電梯上下方便的房子、住綠化環(huán)境好的房子、住存車不發(fā)愁的房子。 (2)在原住房面積的基礎上以原房本面積為準,每戶免費補償比例一般為1:1.2。 (3)舊樓抗震加固,由危房變成放心房。 (4)經濟效益分析:按廣州現(xiàn)行房價估算:原小區(qū)房價1.5萬/㎡元,周邊新小區(qū)房價在2萬/㎡。原房價:100㎡×1.5萬/㎡=150萬,而入住增加面積后的新房價格:120㎡×2萬=240萬。房產增值九十萬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