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優(yōu)美理財筆記 文/優(yōu)美
上周,證券市場將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 7月8日,股市大跌,改革B凈值跌破0.25,收盤凈值0.248元,觸發(fā)下折。改革A跌停,收盤價0.770元,凈值1.0057元;改革B跌停,收盤價1.639元,凈值0.2487元。 7月9日,大跌反彈,當天國企改革指數(shù)大漲6.98%。改革A開盤漲停封板,收盤價0.847元。改革B開盤跌停,但下午打開,跟隨大盤猛漲,有一波人搶反彈沖了進去,收盤0.525元。 假設在這一天,X先生以0.847元的價格買入10000份改革A,Y先生以0.525元的價格買入了10000份改革B。 特別注意的是,這天是“改革A”的母基“改革基金”向下折算的基準日。收盤后,改革A,改革B和改基金都凈值歸1。 7月10日,進行定折,重新劃分份額,A和B都停牌不交易。當天改革A收盤凈值1.002(較昨日增加的0.002,就是利息);改革B當天收盤凈值1.1328元,增加了13.28%,因為前日和當日國企改革指分別上漲了6.98%和7.09%。 然而讓許多人疑惑的是,那為什么持有改革A的X先生還大賺了一筆,持有改革B的Y先生市值卻“腰斬”了? 原因就是,低點折算條款。進行低點折后算,X先生和Y先生的持倉份額發(fā)生了變化。 X先生的“10000份改革A”變成了“6750份改革基金 3304份改革A; 6750份母基*1元(7月9日收盤凈值) 3304份改革A*1元(7月9日收盤凈值)=10054元,相對他8470元本金增加了18.7%; Y先生的“10000份改革B”變成了“3310份改革B”。 3310份改革B*1元(7月9日收盤凈值)=3310元,相對本金5250元,虧36.95% 7月13日,改革A、改革B恢復交易,母基開放贖回。 X先生立即贖回6750份母基(以當天收盤凈值1.131元結算,T 2日到賬),改革A因跌停不能賣出。 Y先生的改革B在上個交易日凈值1.1328的基礎上,開盤漲停,價格1.246。 7月14日,X先生以收盤價0.864元賣出手里的改革A,收回3304份*0.864元=2854元;Y先生以收盤價1.318元賣出手里的改革B,收回3310份*1.318=4362.58元 7月15日,X先生母基贖回到賬,收回6750份*1.131元=7634.25(扣0.5%贖回費還有7596元) ----------------------------------------------------- 我們將7月9日至7月15日兩人的贏虧整理如下: X先生,本金8470元,收回7596 2854=10450元,收益1980元,收益率23.37% Y先生,本金5250元,收回4362.58元,虧損887.42,虧損16.9%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優(yōu)美博客【優(yōu)美理財筆記】↓↓↓ |
|
|
來自: luckyjohn9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