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這項行為的早期研究表明,吮吸,啃手指甲是”母子關系不和“的補償行為;有的人甚至將其認為是一種自殘行為。 現(xiàn)在更被大家認可的是啃手指甲被認為是緩解緊張和焦慮的下意識行為;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解決難題或者很無聊的時候,就會啃手指甲;所以該行為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的表現(xiàn)。 正如你說的啃手指甲確實不太衛(wèi)生,又顯得非常幼稚,那如何來擺脫這樣的行為呢? 著名心理學博客psyblog的主人Jeremy Dean ,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改變動力要足! 多想想不再啃指甲的好處:指甲漂亮了(特別是愛美的女孩子),有了改變的成就感,等等! ?。?)不要刻意壓抑!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很多家長會通過懲罰孩子讓他們改正。但是壓制往往會帶來相反地效果,孩子會將這樣的壞習慣當做一種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而不斷強化,從而更難以改正。 ?。?)尋找好替身。 當你想咬手指的時候不妨嚼個口香糖,玩會兒其他的游戲等等。 ?。?)做點兒實際的。 把你的指甲剪短,讓你想啃也啃不著;女生來說的話做個美甲,你還下得去嘴么(男生比較悲?。?;在你的指甲上涂上讓你反胃的東西;帶個手鏈什么的,提醒自己不要啃指甲。 (5)情景定位。 你好好想想,你一般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因為什么事兒就啃上指甲了,列出來,避免讓自己到那種情景中去。 ?。?)情緒定位。 就像LZ說的,焦慮的時候就會啃指甲,意識到了后,下次在焦慮的時候干點兒別的去。 ?。?)記錄進步。 每天給你的指甲拍個照片吧,把細小的進步記錄下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壞習慣肯定不斷反復,LZ要在其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要有面對反復的勇氣,繼續(xù)斗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