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玻江上使人愁。 這是唐朝詩人崔顥的一首七律詩,題在長江邊上的黃鶴樓。作者以子安乘黃鶴的神話為緣由,渲染出一種令人深深向往的環(huán)境氣氛,描繪出祖國錦繡山川的勝景,歷來讓人百讀不厭。據(jù)說在天寶三年,李白也到黃鶴樓漫游,看到崔顥這首題詩,越看越愛,贊嘆不已。望著長江上下如畫的風景。李白也想再寫一首題黃鶴樓的詩,但想來想上,總是跳不出崔顥詩的意境。于是丟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隨后,他便獨自乘船到江南一帶漫游去了。 作為一代巨匠的李白,難道再寫一首詠嘆黃鶴樓的詩,還有困難嗎?當然不是,問題在于他不是輕易肯動筆的人,因為沒有新的構(gòu)思和意境,未能超越旁人,寧可暫時不寫,也不去無病呻吟,勉強湊數(shù)。 李白不僅在構(gòu)思上羞于雷同,在語言上也力求新穎。他的樂府詩《長相思》結(jié)尾是“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备星槭謴娏遥蜗笠埠荃r明。傳說李白正在吟誦,他的夫人在旁邊聽到了,說“您沒有聽說武后的詩嗎?‘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崩畎茁牶?,馬上不作聲了。大概又是覺得自己的詩句缺乏新意而慚愧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