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亂、遷移造成讀音變異 造成“秀才識字識半邊”錯誤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表音的部分沒有讀準。這屬于音韻學方面的問題。 中國的歷史悠久漫長,疆域遼闊廣大,這便使語音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然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變動——即戰(zhàn)爭,動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口的大規(guī)模遷徙。 舉例而言,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統(tǒng)一政權(quán)時的京都往往都在北方,它不僅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而且語音也被視為“正聲”,即標準音(正如我們今天的普通話要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一樣)。但當我們北部邊境的游牧民族紛紛南下,而朝廷又無力抵抗時,中原地區(qū)的人民便只有隨著中央政府大規(guī)模南遷了;與此同時,他們亦將中原一帶的語音帶到了新的地區(qū),并且從此保留了下來,而且離開中原越早、越遠,保留的古音也就越多、越純(例如吳語、粵語、湘語、鄂語等等)。而此時的中原大地,則由于更換了主人,在語音上也同樣呈現(xiàn)出了新的變化。 南京方言的“前世今生” 有人考證,江西和廣東的客家人,即西晉末年“五胡內(nèi)遷”時從中原地區(qū)南徙的移民;而粵語區(qū)的漢族人進入廣東的時間更早,是在秦始皇略定揚越,發(fā)卒五十萬戍守五嶺之時;至于南京的方言,為什么在當年同屬吳語地區(qū)(南京在歷史上屬于春秋時代的吳國),而今天卻變成了“江北話”?這與東晉時期山東瑯琊郡的王氏大族大規(guī)模遷移有莫大關聯(lián)。 南京大學的鮑明煒教授專門研究南京方言的歷史演變,他認為影響最大的事件有這樣幾次—— 第一次,東晉政權(quán)于南方的建立。晉元帝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quán)(317年)之后,北方的世家大族便大舉南遷,構(gòu)成了東晉統(tǒng)治集團的基礎。為了安置這些南來的人,東晉政權(quán)設置了許多的僑州、僑郡、僑縣。建康是京城,也是南渡客戶最集中的地方,先后設立的僑郡和僑縣就達到20多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渡江南來的漢族人口約在百萬以上,某些郡縣甚至超過了當?shù)卦瓉淼娜丝?。這一情況,不僅大大改變了建康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而且令其語音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吳語開始向北方話轉(zhuǎn)變。 第二次,隋朝建立后的巨大破壞。自東晉到南朝近三百年間,以洛陽話為代表的北方話在建康逐步取得了“官話”的地位。然而,等到南朝的最后一個偏安小朝廷——陳,被隋兵破滅之后,隋文帝下令:“建康城邑,平蕩耕墾?!逼淠康氖菫榱藢⒛铣幕鶚I(yè)徹底鏟除。建康經(jīng)過這一次的巨大破壞,人口的變動是非常大的。后來到了唐代,政府又將建康的居民大批遷往揚州,于是人口比例上再次發(fā)生了變動。 第三次,南唐小朝廷的滅亡。南唐建都金陵(937—975年),經(jīng)濟文化重新繁榮。然而這又是一個短命的小朝廷,等到宋兵南下,“金陵受圍經(jīng)歲,城中斗米者相救籍,……百姓疫死,士卒乏食?!苯鹆耆丝谟纸?jīng)歷了一次大聚散,此時由于大批的北方人參與其間,因此便推動著金陵話繼續(xù)向北方話轉(zhuǎn)變。 第四次,南宋年間的遷徙與破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破了江寧,建康城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遺留下來的居民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由于大批的北方人入住,致使北方話再一次地侵蝕了當?shù)氐恼Z音。 第五次,明朝初年的變動。明初之時朱元璋建都南京,南京人口增加到了47萬余人(元初僅9.5萬人),但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慮反側(cè)”,從而對當?shù)鼐用襁M行大規(guī)模的調(diào)遣,變動非常大。一方面是向云南、青海等邊疆地帶遷移(昆明的一些方言至今還與南京話有著某些共同之處),另一方面,大批的由其他地區(qū)遷入,他們主要來自浙江、安徽、江西、湖廣、福建、四川等省,他們的語言非常復雜,從而使得南京的方言也更加復雜起來。 第六次,太平天國的失敗和天京的破滅。洪秀全建都天京,最初城內(nèi)的居民將近90萬,后來經(jīng)過了兩次攻守大戰(zhàn),以及最終清兵入城,大火延燒七天之久,人口又經(jīng)歷了一次大聚散。據(jù)史料記載,此番變動之后,安徽、江西二省之人占到了十分之七(其中尤以皖人為多),至今許多南京市民尚知其祖先是從安徽遷來的。另外還有不少蘇北人,以及從北方遷來的滿人貴族。 第七次,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南京的淪陷。日寇在南京屠殺了30萬人,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抗戰(zhàn)勝利之后,雖然很快又恢復到了原來的100多萬人口,但補充進來的則多為蘇北和皖北之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充分說明語音變化所留下的痕跡:據(jù)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了蘇州附近的一個小站滸墅關?!皾G”字于江南一直讀hǔ(如《水滸》),而乾隆卻讀成了xǔ,他是皇帝,沒人敢說他讀錯了,于是這一讀音便留了下來。其實,他并沒有讀錯,因為此時北方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腭化音j,q,x,而南方卻仍然保留著古音g,k,h。今天,在《新華字典》上,這個字便同時注有了兩個讀音,不過讀xǔ時,只出現(xiàn)在地名滸墅關一詞上。 還有一個故事:在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手機》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葛優(yōu)扮演的那個角色操著一口河南方言,他怕別人嫌他土,竟夸耀道:“如果倒退到當年大宋時期,我說的可是地地道道的代表著京城的普通話?!逼鋵嵥f錯了,北宋時的“普通話”早已隨著南宋人民的遷移跑到南方來了,如今的河南話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正聲”了。 (葛靈丹 根據(jù)陳虹教授在南京圖書館的講座編輯整理,未經(jīng)本人審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