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趕到海邊時就看到了正在從船上往三輪車上搬運海帶的兩位村民。 他們忙的不亦樂乎,今年海帶又是一個豐收年。
相對于上面兩位村民的小規(guī)模生產,這就是大規(guī)模養(yǎng)殖了。 漁船從大海遠處運來尚未晾曬的新鮮海帶,從吊車直接把海帶從船上吊到作坊, 工人們開始作業(yè),這便是一家比較大的海帶加工廠。
下滸村離霞浦縣城最遠,但沿途看到多趟前往下滸的公交巴士, 可見下滸村海帶生產的規(guī)模與地位不一般了。
村民告訴我,連綿夏雨,非常不適合曬海帶, 這也是為什么我沒有看到那種壯觀的曬海帶場景了。 除了這種簡易竹竿外,附近還有像玩雜技一樣的晾曬場,可惜雨天光禿禿的。
太陽難以露出笑臉,天又陰沉下來了,剛拿出來的海帶又要收起來了。 圍江村一家三口忙著收路邊晾曬的海帶。 海帶是黑的好,還是黃的好?原以為黃的多好看啊,肯定也好。 這位大叔告訴我,黃的不值錢,曬干了每斤才賣三塊七八, 如果是黑的曬干了就能賣到六塊一斤了。 想想我們平時吃的海帶還是純黑的比較多,那就是好海帶了。
由于連續(xù)多天下雨,海帶都沒辦法晾曬了。 曬在海上竹竿上的海帶沒有人收,還在淋雨,這金黃的海帶也更加不值錢了。
上午天空似乎要放晴,但一會兒就烏云密布了。 這位村婦忙著把海帶收起來,放在塑料紙下,等晴了再晾曬了。 一直以來的雨天讓海帶價值大打折扣,確實影響了村民的收成。 盡管少婦與我同歲,但長期的海上勞作、海風吹大太陽曬, 完全不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了,盡管收成可觀但還是異常艱辛。
欲知更多精彩圖文故事,請關注我的微博動態(tài)。
圖/文
|
|
|
來自: 51106.1976 > 《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