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鴉 城市的“留守者” 截然相反的“身份” 在東西方文化中,有關烏鴉的神話或傳說數(shù)不勝數(shù)。烏鴉的形象非常復雜:它代表光明,也象征黑暗;人們認為它傳遞喜訊,也相信它預示災禍。截然相反的“身份”,不僅是其生活習性決定的,也是不同文化發(fā)展使然。 烏鴉通體渾黑,“哇——哇——”的叫聲沙啞、刺耳。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烏鴉常常代表著死亡、恐懼和厄運,甚至連它的叫聲也被當作是不祥之兆。 烏鴉鐘愛腐肉,每當有死亡發(fā)生時,烏鴉的身影便會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漢樂府民歌《戰(zhàn)城南》中就有“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的詩句,可見當時的烏鴉并不受人喜愛。 古希臘的一個神話,也“毀”了烏鴉的形象。神話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圣鳥”烏鴉去監(jiān)視情人的操守。一天,烏鴉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其品行不端,就回來報告,阿波羅一怒之下射殺了格露絲。后來證明私通子虛烏有,阿波羅遷怒于烏鴉,使烏鴉背上了欺騙的惡名。 然而,中國古代的不少典籍也表明,烏鴉曾是吉祥鳥、報喜鳥。早在我國商朝,就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傳說。而且,滿族的土著先民不僅把烏鴉看作是報喜鳥,更把它當作保護神。民間流傳著一個“烏鴉救主”的故事:當年,努爾哈赤與明軍交戰(zhàn)吃了敗仗,率殘部退出長城沿線的鎮(zhèn)靜堡,由小路繞進了一片黝黑的大樹林。明軍追來時,努爾哈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當明軍的探馬正要進樹林查看時,樹林中突然“撲棱棱”地飛起了一大群烏鴉。明軍將領一看則說:“烏鴉棲于樹上,林中一定無人!”明軍遂撤離。二十多年后,清世祖在這片“吉地”上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寺廟,親賜匾額“瑞昌寺”。為了紀念烏鴉的救命之恩,寺廟在重大節(jié)日或廟會時,除了殺牲祭神,尤其要用切碎的豬下水拌上碎米,以飼“神鴉”。 在英國,人們視烏鴉為圖騰?!叭绻麨貘f飛離,倫敦塔就會倒掉”這個傳說,可以追溯到英國中世紀,故事的英雄是巨人布蘭(威爾士語中他的名字意思是烏鴉或者渡鴉)。布蘭的妹妹嫁給了一位愛爾蘭國王卻遭到丈夫辱罵。布蘭的軍隊對愛爾蘭發(fā)動了進攻,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之后,布蘭的軍隊幾乎殺光了所有愛爾蘭人,而自己也身負重傷。在巨人的命令下,隨從們只好割下他那還在繼續(xù)說話的頭顱,帶回了倫敦,將之埋在倫敦塔下。按照傳說,倫敦塔上的那些烏鴉就是布蘭的靈魂。只要烏鴉還在,英國就永遠不會被侵略者所征服。如今,你走在倫敦塔附近,也許就會看到有專人喂養(yǎng)的烏鴉。 對垃圾“情有獨鐘” 有研究表明,鴉科動物可能起源于澳洲,當時那片大陸與歐亞大陸相對隔絕。隨著大陸板塊不斷漂移靠近,大約在兩三千萬年前,這些鳥漂洋過海來到亞洲,經(jīng)歷了快速進化演變后,散布到歐洲和美洲。如今,除了南美洲的南端以及極地附近幾片小地區(qū)外,世界各地都能見到鴉科成員的身影。 17世紀,人類開始進入現(xiàn)代化進程,烏鴉等大自然的“原始居民”,逐漸成為隆隆機器聲中的犧牲品。 到了17世紀末,因數(shù)量巨大的鴉族和人類爭奪資源,獵殺烏鴉之風在歐洲大陸盛極一時。鳥槍、毒藥的升級,使射殺烏鴉成了時髦的消遣。烏鴉還因其強健的體格,成了為戰(zhàn)爭準備的改良熱兵器的試驗“靶子”。 不過,強大的繁殖能力,仍使大城市中的烏鴉數(shù)量有增無減,對城市中的人群、車輛、燈光和噪聲等,它們都不感到驚恐。 烏鴉有40種左右,平常人們最容易看到的是大嘴烏鴉、小嘴烏鴉以及禿鼻烏鴉。烏鴉的一生是從巢穴開始的,它們用來筑巢的樹種多種多樣,松樹、杉樹、銀杏樹都是筑巢用的“??汀薄3嗽跇渖现?,烏鴉比較喜歡高壓線的鐵塔,甚至在有很多選擇的情況下,會優(yōu)先選擇在輸電鐵塔上筑巢。 在城市商業(yè)區(qū),烏鴉家族一大早就會向可能有食物的地方出發(fā),在繁華街道不停地吃著食物,晚上再回到自己的棲息地。對于烏鴉來說,夜間是非常難熬的,它們的頭號“天敵”就是貓頭鷹,如果在警戒能力下降的夜間遭到貓頭鷹的偷襲,就會被捕食。也許正因為如此,烏鴉是非常討厭貓頭鷹的,如果白天一旦發(fā)現(xiàn)了貓頭鷹,就會決然地施以攻擊,將其驅逐。 烏鴉的生存能力和其雜食的特性是分不開的,烏鴉什么都吃,在覓食方面相當靈敏且投機,它們的食物包括谷物、草籽、昆蟲、食物殘渣、漿果及小型動物,總之一切可以食用的東西它們通通來者不拒。同時也擅長收拾動物尸骸腐肉,號稱“生物清潔工”。 專門研究烏鴉并撰寫了《烏鴉的教科書》的日本學者松原始,經(jīng)多年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烏鴉對垃圾袋“情有獨鐘”:因為烏鴉把垃圾袋撕破,從里面把東西拉扯出來的樣子,與從動物的尸骸中拉扯出內臟是完全一樣的。這樣說來,垃圾袋就是“包著皮的肉”,與尸骸沒什么不同,如此就可以解釋,烏鴉采食垃圾的行為是“適應城市生活”,而不是“沒有辦法在野外生存”,只是“哪里有食物便在哪里生活”罷了。人們不斷產生的食物殘渣,無疑為烏鴉提供了盤踞大城市的食物源。 烏鴉給城市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人所共知,但是完全消除垃圾是不可能的,即使減少也非易事,最現(xiàn)實的辦法是防止烏鴉對垃圾進行破壞。比如東京,就把垃圾問題定位為烏鴉對策。在東京的一些街巷中,每隔一段路就會看到臨街的柵欄上掛著一張絲織或麻織的大網(wǎng),大約有兩三平方米那么大,這是用來防烏鴉的。每天到了收集垃圾的時間,主人就會走出家門,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到臨街的柵欄邊,然后用網(wǎng)蓋好,清潔車開過來將這些垃圾收走。用網(wǎng)蓋垃圾,不是怕垃圾被風吹走,主要是怕烏鴉叼破了裝垃圾的袋子,弄臟了地面。 文獻資料顯示,日本東京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有很多烏鴉,可是在韓國首爾、中國香港就幾乎沒有烏鴉立足。同樣的城市,為什么有的地方烏鴉成群,有的地方比較罕見,確實很不可思議。有專家認為,這恐怕和風土氣候、文化差異和垃圾狀況的影響有關。 有生物學家指出,溫室效應導致了城市化進程中烏鴉的大肆擴張,工業(yè)生產排放過量二氧化碳,全球變暖的顯著氣候變化是烏鴉從候鳥成為城市“留守者”的主要原因。 并非都是“一般黑” 很多人不解,烏鴉的黑色羽毛為什么有光澤?原來,烏鴉羽毛中有黑色素,羽毛表面有角蛋白,能使光散射和干涉,會變化產生紫色和藍色的光澤。 人們常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實際上這一定論也是有出入的。烏鴉并不是只有漆黑的顏色,也存在著白+黑或灰+黑的烏鴉。小嘴烏鴉的一個分布在俄羅斯及歐洲的亞種即冠鴉就是黑白相間的。其他如家鴉、寒鴉等,也都不是單純的黑色。澳大利亞的南渡鴉帶有褐色。 在也門就有白色的烏鴉,遠看像白鴿,很討人喜歡。而在我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生活著一種白色的烏鴉——白尾地鴉,俗稱“沙喜鵲”、“沙漠鳥”,是雜食性鳥類。 白尾地鴉是中國特有的鳥,國外稱之為新疆地鴉,當?shù)厝朔Q為沙鵲,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更恰當?shù)拿Q應該是“塔里木地鴉”或“塔里木漠鴉”,原因是其分布區(qū)域僅僅局限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1876~1877年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河至羅布泊考察時,曾經(jīng)采集到白尾地鴉標本,并命名為“塔里木松鴉”。 白尾地鴉在茫茫沙漠中吃什么?無數(shù)人對此充滿了好奇。研究表明,白尾地鴉的食物包括金龜子、漠王甲、象甲、偽步行蟲、金針蟲等,繁殖季節(jié)以鞘翅目的昆蟲為主。這些昆蟲大多數(shù)在地表活動,統(tǒng)稱“甲殼蟲”。其他時間白尾地鴉也吃蝗蟲、蜥蜴、植物果實、種子、葦葉、雙翅目幼蟲以及其他昆蟲的幼蟲等,對白尾地鴉胃檢發(fā)現(xiàn),其胃中有馬糞、玉米及甲蟲,因此,白尾地鴉屬于雜食性鳥類。 此外,沙漠公路的臨時停車場或垃圾站,或者是人類新建的臨時定居點如牧業(yè)村、養(yǎng)路段、石油基地、物探隊、公路驛站附近,也是白尾地鴉經(jīng)常覓食的地方。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對白尾地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公路附近白尾地鴉的數(shù)量比遠離公路的地方多。這是因為,沙漠對于鳥類而言,尋找食物和庇護所是非常困難的。而道路的邊緣尤其是防護林中可以為白尾地鴉提供足夠的食物資源和巢區(qū)。此外另一些陸生物種,如云雀、地山雀、長嘴百靈等在道路附近的地方,種群豐度也會偏高。 觀察發(fā)現(xiàn),白尾地鴉儲藏食物的行為與其他鴉類十分接近。研究人員在野外考察中首次記錄到白尾地鴉的儲食行為,當把馕(新疆的一種特色食物)的碎片丟棄在路邊時,機警的白尾地鴉很快發(fā)現(xiàn)并開始搬運食物,它們似乎不急于填飽肚子,而是先運輸和埋藏,在最短的時間里清理完現(xiàn)場,不給其他動物或風沙留下太多的機會。 那么,在狂風肆虐又變幻莫測的茫茫沙海中,白尾地鴉是如何找到儲藏的食物的?根據(jù)實驗,鳥類不可能像獸類通過嗅覺去找回食物,更不會像食肉類動物以撒尿來標記埋藏地。那么唯一的方式就是視覺定位,而在沙漠中這種定位是否管用? 此外,在沙漠中,白尾地鴉如何尋找水源維持身體所需要的水分?作為體形較小的鳥類,白尾地鴉如何抵抗風沙的襲擊?鳥類大多喜歡潮濕陰涼的環(huán)境,但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的地面溫度平均為70℃,白尾地鴉為何能夠抗高溫?這些都是未解之謎。本版供 不可不知 烏鴉IQ了不起 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最聰明的鳥,也許并非你我想象中的可以學舌的鸚鵡,而是普普通通的烏鴉。根據(jù)烏鴉的行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不斷尋找更多的例證,并做了無數(shù)次實驗。最終提供了一些確鑿證據(jù),證明烏鴉是非常有智慧的動物,堪稱“鳥中諸葛”,其聰明機靈的程度令人吃驚。 種子是所有鳥類的基本食物,一般的鳥都會經(jīng)常采集種子吃掉,烏鴉也不例外。但是,烏鴉的食物搭配極其合理,它們既吃種子、堅果這樣的素食,也吃鳥蛋、蟲子等“葷菜”。從食物結構上,能顯示烏鴉的聰明,而它們獲取食物的方式和技巧,更能彰顯它們的智慧。 在歐洲的一些公路兩旁,常??梢钥吹綖貘f,因為每當載重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地面震動往往會迫使地下的蟲子爬出地面,這樣,烏鴉一伸嘴便可把蟲子吃掉。特別令人驚異的是,烏鴉竟然具有獨到的、使用工具以達到目的的能力。在日本一所大學附近的十字路口,經(jīng)常有成群的烏鴉在等待紅燈到來。每當紅燈亮時,烏鴉飛到地面上,迅速把胡桃放到停在路上的車子的輪胎下。等到綠燈一亮,車子開動便把胡桃碾碎,烏鴉們趕緊再次飛到地面上美餐。許多研究者得出結論,烏鴉很具創(chuàng)新性,甚至可以“制造工具”來完成各類任務。 烏鴉看到狗在吃東西,往往會有幾只飛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擊時,另外幾只即迅速將它放下的食物搶走。如果有一只烏鴉在某個地點落入獵人的網(wǎng)中,那么,即使獵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絕不能誘騙第二只烏鴉中計。 位于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島上的烏鴉,還會用樹葉和細枝制作捕捉昆蟲的“工具”。它們折斷一些鉤形小枝以腳固定,除去樹皮和葉片,用喙把鉤部整理成像魚叉且?guī)в械广^的工具,然后用這種工具設下陷阱引誘并捉住獵物。 據(jù)鳥類學家介紹,在鳥類世界中,烏鴉的語言是最豐富的,其叫聲大約有300余種。 更為奇怪的是,烏鴉有著驚人的擬聲能力,它能重復各種各樣的聲音,甚至也能學人說話。例如,俄羅斯就有一只身手不凡的大烏鴉,有人問它:“你叫什么名字?”它就會得意地昂起腦袋答道:“烏鴉?!?/P> 名畫欣賞 《麥田上的烏鴉》 《麥田上的烏鴉》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創(chuàng)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畫。通常的解釋是,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祥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 有傳說梵高在繪制該畫時飲彈自殺,不過還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這個觀點。當然,梵高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里。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后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后死去,當時他的弟弟在他的身邊。這幅名畫現(xiàn)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 成語典故 烏鴉反哺 “烏鴉反哺”是眾人皆知的成語典故,雖然烏鴉是一種不太討人喜歡的鳥,但這種小鳥的身上卻擁有一種十分值得人類學習的美德——養(yǎng)老、愛老,說明了烏鴉是鳥類中最懂得孝敬父母的慈孝鳥?!侗静菥V目·禽部》中記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痹谌寮抑T多經(jīng)典中,可以看到烏鴉“反哺慈親”的記載,意思是,烏鴉乃孝順的典型。當它們的父母老了、病了而無法覓食時,小烏鴉便四處為父母尋找食物,而且會把食物弄得很可口,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 李密在《陳情表》中說:“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痹诶蠲芸磥?,他要像烏鴉反哺一樣盡孝道,那比對朝廷盡忠要重要得多。正是其中的“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使其成為了天下人盡皆知的名文。在《慈烏夜啼》中,詩人白居易不僅贊頌了烏鴉感人至深的孝道,也批評了吳起“其心不如禽”的作為。在他看來,烏鴉就是“鳥中之曾參”。 五花八門 能否預知地震 日本“3·11”大地震,東京大學博物館附近有10多只烏鴉,在還沒有因地震而晃動時它們并沒有躁動不安,但開始搖晃后就騷動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它們又回到了樹枝上,余震來了后,它們又開始了騷動。 實際上,烏鴉每天都是吵吵鬧鬧的,而且騷動的方式每天都不同。動物對地震的前兆反應是各種各樣的,但問題是“烏鴉平時會騷動到什么程度”是不容易量化的,因此尚難判斷烏鴉會預知地震。 無奇不有 差點讓列車出軌 日本許多城市都有烏鴉光顧,“烏鴉事件”屢屢發(fā)生。橫濱等幾條鐵路大動脈,兩度因鐵軌上有“可疑物”而緊急停車,事后調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烏鴉的“惡作劇”。 經(jīng)過對“作案”烏鴉的長期跟蹤,原來,鐵路線附近有一處養(yǎng)魚池,人們經(jīng)常往里面投撕碎了的面包,而散落在池邊的面包塊自然成了烏鴉的美食。烏鴉常把吃不了的面包藏在鐵路兩側的基石下,以備斷糧時食用。這些面包被雨水一泡,膨脹后粘在石頭上,烏鴉為食用方便,就把沾有面包的石頭銜到鐵軌上來吃,險些釀成列車事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