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rèn)為,因為平常北方人習(xí)慣了咸食,偶爾吃次甜粽子,就會覺得它非常好吃,簡直就是人間美味。而大部分南方人總是吃甜食,不經(jīng)意間吃個咸粽子,會覺得它口味獨(dú)特,沒有什么比它更好吃了。 北方人稱甜粽子香甜軟糯,口感飽滿,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而對于咸粽子,北方人是這樣認(rèn)為的,又粘又油,很膩人,吃咸粽子還不如吃包子。甜粽的餡料大部分都是紅棗,豆沙等。清香軟糯的糯米加上香氣撲鼻的餡料,組成了讓北方人深陷其中的甜粽子。 南方人稱咸粽子入口鮮美,咸而不膩,口感獨(dú)特,風(fēng)味更佳。在南方人眼中的甜粽子是這樣的,甜粽子又甜又膩,喜歡吃甜粽子那你就去吃湯圓啊。而咸粽的餡料大多是鮮肉,火腿,蛋黃等。清香美味的糯米裹上肉香四溢的餡料,讓南方人為之“淪陷”。 但是我認(rèn)為,甜粽子也好,咸粽子也罷,它們都是粽子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差異,才構(gòu)成了我們祖國豐富多彩的文化。對于這些咸甜粽子,大家不喜歡吃可以不吃,但沒必要進(jìn)行地域性的攻擊。 端午節(jié)將至,有什么比“粽香”更有“端午味”呢?無論你鐘情甜粽還是青睞咸粽及肉粽,粽葉的清香融入綿軟的糯米,這畫面想想都讓人垂涎三尺??!但粽子雖好,卻不能貪吃哦,下面“孫郎中”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 不能一次吃太多 粽子不論甜咸,其主要原料都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脹等不適感覺。一般來說,成年人一天以吃1~2個(不超過250克)為宜。 ● 不和寒性瓜果同吃 吃粽子時可搭配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與寒性瓜果類一起食用,比如西瓜、生西紅柿等,以免引起腹脹、腹痛或腹瀉。 ● 不要空腹吃 如早晨空腹吃粽子,由于難消化的糯米等在胃里停留時間較長,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易出現(xiàn)“燒心”或“泛酸”等癥狀。尤其是原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還可能導(dǎo)致舊病復(fù)發(fā)。 ● 不宜涼著吃 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加熱。一是因為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zhì)的食物,加熱不充分很容易發(fā)生食物中毒;二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粘,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 不能同時喝冷飲 吃粽子的時候可搭配一些用絲瓜、紫菜、海帶、豆腐等為主料的熱湯,有利降低粽子的滑膩感,并能均衡營養(yǎng)。但不要同時喝冷飲,因喝冷的湯水會使糯米發(fā)硬凝固,容易引起腹部滯脹難受。 ● 最好不要當(dāng)夜宵 特別是肉粽和豬油豆沙粽等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睡前食用會加重胃腸負(fù)擔(dān),易引起消化不良,還影響人正常睡眠。 ● 沒熟透的不吃 有不少家庭自己包粽子,但注意一定要煮熟煮透才可食用。不然的話,未熟透的粽子不僅口感差、味道不好,而且食后極難消化,會給胃腸增加極大負(fù)擔(dān)。 老人和兒童:粽子黏性大,多吃易導(dǎo)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癥狀。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豬油豆沙粽含脂肪高,多吃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臟負(fù)擔(dān)和缺血程度。 胃腸道病患者:糯米性溫滯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fù)擔(dān),不利病情康復(fù)。 糖尿病患者:包有紅棗或豆沙類粽子,含糖量較高,多吃會加重病情。 粽子最好現(xiàn)包現(xiàn)吃,不宜保存太久。尤其炎熱的天氣里,粽子很容易變質(zhì),棗粽和豆沙粽放冰箱也不要超過3~5天。如果是肉餡粽子,應(yīng)在3天內(nèi)吃完為佳。粽子開后如有粘絲,則表示粽子可能不新鮮了,脾胃虛弱者最好別食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