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青銅器。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F(xiàn)藏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 ![]() 搖錢樹是漢代墓葬中的一種明器,因其樹枝上掛滿古代流通的方孔圓錢,所以被人稱為搖錢樹。綿陽市出土的這件青銅搖錢樹是全國最大、最高,也是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株搖錢樹。 ![]() 這棵搖錢樹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和樹冠三部分組成,整棵樹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整棵樹用青銅澆鑄而成,僅基座為紅陶質(zhì)。 ![]() 樹冠可分七層,其中最上一層為樹尖,裝飾有鳳鳥圖案;樹尖下二層的干與葉合為一體,裝飾有西王母、力士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二十四片枝葉,向四方伸出,裝飾有龍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 ![]() ?。〒u錢樹樹葉拓片) 搖錢樹最為精致的部分就是樹葉,整棵樹的枝桿被分為三層,共八片枝葉,呈對稱分布。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2毫米。八片枝葉每兩片為一對,有的狀如芭蕉葉。 葉片上鑄有圓形方孔錢,錢幣相互連接,鑄有一人作彎腰伸臂撿錢狀;有的狀如橢圓形,一頭為乒乓球大小的圓環(huán),兩側(cè)鑄有飛龍,龍頭頂著錢幣,兩龍之間用錢幣連接,葉片外側(cè)被如同刺猥般的短刺所包裹,葉片外側(cè)四周猶如太陽的光芒,延生出許多長短不一的萬縷細(xì)絲。 ![]() ?。〒u錢樹樹干上的佛像) 更為有趣的是樹桿上的佛教造像,這些佛像為站立狀,身著袍衣,雙手下垂合于腰前,高約5厘米,寬約2.5厘米。這些佛像是佛教初傳時(shí)期留下的寶貴材料。 ![]() (明清楊柳青門畫上的搖錢樹) 搖錢樹在西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較多,起初人們并不知道它為何物,于是根據(jù)其樹狀的形態(tài)和上面綴滿的銅錢圖案,將其定名為“搖錢樹”。 這種搖錢樹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時(shí)期,但是僅僅兩百多年后,到西晉就完全消失了。后來到了明清時(shí)期也有搖錢樹,但已經(jīng)與漢代的搖錢樹大不相同了。 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搖錢樹就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