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ㄉ蠄D:唐玄宗封禪玉冊及拓片) 唐代和宋代。玉器。泰山出土。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玉冊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告天的冊書,也就是天子受命于天的任命書,材質雖然是玉,但模仿漢代以前竹簡和木簡的形制制作。20世紀30年代在泰山出土了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恒的封禪泰山玉冊,是我國古代玉冊的代表作。
唐玄宗封禪泰山玉冊為粉白色階玉,共l5簡,每一簡長29.5厘米左右,寬3厘米,厚l厘米。玉冊上共l35個字,為隸書,末尾有兩字楷書“隆基”,書法精湛,結構莊重。在簡的上下兩端,橫穿一孔用以穿繩連接各簡。
宋真宗封禪泰山玉冊為白色閃玉,共l6簡,每簡長29.5厘米,寬2厘米,厚0.75厘米。玉冊上共227個字,為楷書,書法自然灑脫而又天真拙趣。
?。ㄉ蠄D:宋真宗玉冊拓片) 唐玄宗玉冊祭文從撰文到書寫均由唐玄宗本人完成,宋真宗玉冊祭文是由大臣馮拯撰寫,書寫則是由宋真宗本人完成。
?。ㄉ蠄D:秦漢封禪遺存) 封禪是中國古代政治中最盛大的典禮,據(jù)說只有具有極大功績的皇帝才能到泰山上去封禪,歷史上到泰山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趙恒等。
?。ㄉ蠄D:封禪壁畫) 根據(jù)典籍的記載,皇帝在封禪的時候,要宣讀玉冊上面所刻寫的向上天禱告的文書,并親自跪取玉冊放入玉匱,用金繩和金泥封好,而后用刻有“受命”二字的玉璽蓋在金泥之上。金匱被置于神案之上,皇帝面向神案再拜之后引降下壇,以五色土封存。最后金匱被置于柴上焚燒,玉冊上的祭文以此為上達天庭。
(上圖:泰山雪景) 唐玄宗封禪玉冊曾為宋真宗所得,隨后宋真宗也進行了封禪泰山大典,并且制仿照唐玉冊作新的玉冊并將兩件玉冊一同掩埋。明代兩件玉冊曾出土過一次,但被朱元璋再次掩埋,1931年兩件玉冊再次出土,為當時的軍閥馬鴻逵所得,1971年馬鴻逵去世的時候將兩件玉冊交給臺灣國民政府,并由臺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 |
|
|
來自: 百眼通 > 《08中外玉石-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