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一百首》中的第二首寫道“翠墨黟然以古光,金題錦帙照琳瑯。十年校遍流沙簡,平復無慚署墨皇”。這里的“墨皇”指的就是《平復帖》。很多書法名家都稱這篇墨寶是“書法字帖中的皇帝”。 《平復帖》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所書,距今天已有1800年。它寫在牙色麻紙上,篇幅縱23.7厘米,橫20.6厘米,9行84字,字體為章草,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據(jù)權威考證,它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代字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平復帖》是陸機向友人問候疾病的一封信札,筆畫較粗,疑為禿筆無鋒,墨色時濃時枯,是因為麻紙晦澀的緣故,整篇章法有序,雅潔順暢,閱者可通感寫者心情恬淡之意。啟功先生對它的譯文如下: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陸機《平復帖》被譽為“書法字帖中的皇帝”,其特殊意義在于——它是第一件流傳有緒的法帖墨跡。由于古代書家如李斯、鐘繇、張芝等,雖是流傳有緒的人物,但無可靠的墨跡流傳。而石刻作品,因是翻版,加之刻手的原因、風化剝蝕等,與墨跡多半相去較遠;再者,此前墨跡雖有不少,但書家皆不署名,無法考證。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真?zhèn)沃疇帍奈赐V惯^。因此,愈顯《平復帖》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歷代書法名家都對《平復帖》贊賞有加。如明代張丑評價:“《平復帖》最奇古,筆法圓渾,正如太羹玄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鼻宕鷹钍鼐匆舱f:“系禿穎勁毫所書,無一筆姿媚氣,亦無一筆粗獷氣,所以為高?!?/p> 現(xiàn)存《平復帖》有董其昌等名家題跋。此帖宋代藏于宣和內(nèi)府,明萬歷間歸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再歸張丑。清初遞經(jīng)葛君常、王濟、馮銓、梁清標、安岐等人之手歸入乾隆內(nèi)府,再賜給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光緒年間為恭親王奕欣所有,并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后溥儒為籌集親喪費用,將此帖待價而沽,經(jīng)傅增湘從中斡旋,最終由民國四公子之一,生于官宦世家,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張伯駒以巨金購得。1956年,張氏夫婦大仁大義,將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珍品,其中任何一幅都能稱為價值連城的文物,無償捐獻國家,成為中國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話。 |
|
|
來自: 昵稱18361029 >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