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這本書寫評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里面畫面之靚麗、故事之精彩很難用文字描述。我只能說,布蘭德·斯坦頓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用幾年的時間記錄紐約街頭那些平凡人,將美好的瞬間定格成永恒的畫面,讓我們這種從來沒去過紐約的人可以見到紐約的異彩紛呈。 這本攝影集里有紐約街頭的各種奇葩造型,有裝扮成粉色大猩猩的大提琴演奏者,有鉚釘皮靴的年輕朋克,有裝扮成老頭子的年輕滑稽戲表演者,也有艷麗裝扮的八十歲老太太... ...有位從頭到腳全部綠色裝扮的老太太,連花白的頭發(fā)都挑染出綠色,笑著對鏡頭說,“我已經(jīng)青蔥了十五年!”
多米尼克·洛羅在《簡單的藝術(shù)》中說,真正的安全感是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布蘭登鏡頭下的那些人淡定從容,似乎用自己的表情和肢體證明了這句話。為什么選擇單身?為什么選擇和這個人一起生活?為什么住在這個城市?為什么從事這份工作?為什么喜歡這樣的裝扮?明明白白回答這些問題,就是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有了清晰的自我定位,便可在復雜多樣的觀念、理念中保持堅定。 有些畫面還配合了人物故事。有一位南斯拉夫難民,逃亡到美國之后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清潔工,日常負責倒垃圾、清掃廁所。每天深夜11點,打理完所有勞務(wù),他開始挑燈夜戰(zhàn),熬夜苦讀。12年后,他摘取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學士學位。還有一對戀人,分別來自韓國和美國,家庭的阻力讓他們分別了數(shù)十載,可是最終他們牽手余生。零星的講述,配上美好的畫面,格外意味深長。有人說心靈雞湯都是騙人的東西,我們不需要無謂的煽情??墒敲鎸@樣的事實,我們不得不驚嘆明明滅滅的世態(tài)炎涼中竟然真的還有令人感動的堅持。 我一直相信,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是尊重生活的多樣性,一個成熟的社會便是由無數(shù)這樣的人組成。不用統(tǒng)一的價值觀衡量別人的生活,不用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說教別人。可事實上,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對個人選擇進行評議,比如單身可恥,女孩子太強悍會嫁不出去,胖子注定不幸福,不努力掙錢就是不求上進,奇裝異服就是非主流... ...生活原本就是多元化的,每個人也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quán)利,布蘭登的照片讓人敬佩之處就在于,她充分尊重了這些人的權(quán)利,不對他們進行質(zhì)疑或干涉,只是呈現(xiàn)出他們最愿意呈現(xiàn)的樣子。 而布蘭登自己,也恰恰是“不走尋常路”的典型。他放棄了光鮮亮麗的證券交易員的大好職業(yè),不顧父母的反對,背起相機云游四方,在鏡頭中捕捉她想要的自由和幸福。也只有這樣的攝影師,才會敏銳地捕捉到風災之后一個拎著小桶期待糖果的小姑娘。如果說這幾百張照片的意義所在,那就是告訴我們,像孩子那樣樂觀,像孩子那樣充滿期望,即使生活會賜給我們各種困難失望,也能迎難而上,打回一記漂亮的反擊。(《人在紐約》書評/張躲躲) 相關(guān)閱讀:我們都可恥地成熟了、成熟是件殘忍的事,但它絕不可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