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18日,母親回成都,我和妻子送母親到北京,女婿出差在京,公差結(jié)束后陪同老人回成都。當天下午,正好有半天空閑時間,我們四個人前往距離旅館不遠的圓明園,游覽了園內(nèi)的西洋樓遺址。天氣陰沉,雪后的土路泥濘。但我們參觀得興致勃勃,十分仔細,拍下了不少照片。陰天也有好處,從任何角度拍照景物都不逆光。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余處,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chuàng)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
遺址中的大水法是圓明園標志性的景點。
大水法原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建成,是一處以噴泉為主體的園林景觀。建筑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側(cè)散布十只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西式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于,也都一齊噴水。
可惜,現(xiàn)在只剩殘缺不全的廢墟,但尚可看出當初建筑的壯美,工藝之精湛。大水法后面(北面)的那些殘缺的立柱是遠贏觀的殘跡。
大水法復原圖(選自網(wǎng)絡(luò))。前面是大水法,后面是遠贏觀主體建筑。























從后面看大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