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繪畫大師 -128 馬克.夏加爾 Marc Chagall (1887-1985年)法國畫家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1887 年-1985年)是現(xiàn)代繪畫史上偉人,游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xiàn)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畫中呈現(xiàn)出夢幻、象征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xiàn)實派” 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夏卡爾仿若是看到過這些被描繪的綠色的牛、馬在天上飛,躺在紫丁香花叢中的愛侶,同時向左和向右的兩幅面孔,倒立或飛走的頭顱、中世紀的雕塑。
夏加爾出生于俄國西部的小城捷布克斯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心想把兒子培養(yǎng)成一個有學問的拉比。因此,夏加爾16歲以前一直在猶太經(jīng)學院中學習猶太經(jīng)典。但他從小就對繪畫有特殊的興趣,并表現(xiàn)出敏銳的觀察力。當他母親注意到這一點后,就果斷地讓他去學畫。在學了幾個月后,他發(fā)現(xiàn)他的老師不如他畫得好,就離開家鄉(xiāng)到圣彼得堡去學習。后又去巴黎等地觀察,與同行交流,最后終于成為一代大師。他的畫主要是表現(xiàn)俄國猶太人的生活,他本人也一直與猶太文化和宗教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說:“如果我還是一個猶太人的話,那么我就決不會成為一個畫家,可能成為一個和今天的我完全不同的人……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不是努力接近倫勃朗、戈萊丁、丁托利克以及其他的世界藝術大師,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輩和祖輩的精神”。 21歲時到圣彼得堡考中央高等工藝美術學校未取,入具有現(xiàn)代藝術傾向的巴克斯特畫室學習。23歲赴巴黎,在巴黎參加了立體主義畫家的活動,并成為莫迪利亞尼、蘇丁等巴黎派中的成員,他在很短的時間里,接受并融會了凡·高、野獸派和立體派的藝術精髓。1914年大戰(zhàn)爆發(fā),他回到俄國應征入伍。1915年與帕拉結婚,這時他對悲慘現(xiàn)實有了新的認識。當俄國革命爆發(fā)時,被新政權主管意識形態(tài)的盧那察爾斯基任命為故鄉(xiāng)的美術委員,這期間他積極地籌建創(chuàng)辦美術學院和美術館。他畢竟是位現(xiàn)代藝術觀念的畫家,不適應新政權又于1922年重返巴黎。在以后的戰(zhàn)爭和種族迫害的動亂年代里,夏加爾在作品中引進了悲劇的、社會的和宗教的素材。二次大戰(zhàn)時遷居美國,當妻子去世后,他對過去的和更遙遠時期的強烈回憶又貫穿了他的作品。大戰(zhàn)結束后,夏加爾成為西方畫壇一位活躍的藝術家并往返于世界各國從事創(chuàng)作和活動。 夏加爾對現(xiàn)代藝術的貢獻是重要的,現(xiàn)代藝術理論家布雷東指出:從1911年起他的藝術便推翻了形似成分和規(guī)律的障礙。事實是,在新繪畫的許多轉折點上,人們都遇到了他的這一藝術,他看上去如此特別和經(jīng)久不變,然而卻以極其肯定的本能,服從于最流行的研究,并給予它們解決辦法。 《我與村莊》 ![]() 這幅畫完成于夏加爾來到巴黎之后的那一年,再現(xiàn)了夏加爾對他的故鄉(xiāng)維特斯沃斯克郊外哈西底克社區(qū)的一段記憶。在這個村莊里,人和牲畜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畫面中農(nóng)民的眼睛和牛的眼睛連成的那條線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農(nóng)民種下的那棵開著花的小枝條(生命之樹的象征)是他們合作關系結出的果實。對哈西底克人來說,牲畜是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的聯(lián)系,畫面當中幾個巨大的環(huán)形暗示著在軌道上運行的太陽、月亮(左下角,成月蝕狀)和地球。 《我和村莊》中的幾何圖案顯然受到立體主義分解平面的影響,然而它仍不失為一件個性化很強的作品。幼年時期的夏加爾酷愛幾何,他后來回憶道:“直線、角、三角形、四邊形把我?guī)胍粋€令人陶醉的世界。”而他來到巴黎之后,那些幾何構造卻把他帶回到故鄉(xiāng)。如果說立體主義主要是一種城市前衛(wèi)群體的藝術的話,那么《我和村莊》則是一個懷舊的神奇的鄉(xiāng)土故事:形象亂堆在一起,比例關系沒有章法,畫面上方的一個女人和兩座房子顛倒了過來。夏加爾說:“對于立體主義者來說,一幅畫是用各種形狀按照一定秩序覆蓋起來的表面。對我來說,一幅畫就是用對事物的描畫來覆蓋我的表面……在這里,邏輯和闡釋都不重要?!?br> 這幅畫充滿對童年的追憶、對故鄉(xiāng)的深情、對生活的熱愛。運用的是超現(xiàn)實表現(xiàn)方法,內(nèi)中有野獸派和立體派影響,但主要是他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 《生日》 ![]() 夏加爾于1914年回到俄國,大戰(zhàn)爆發(fā)應征入伍駐扎圣彼得堡。1915年與猶太小姐帕拉結婚,這幅《生日》就是對他們婚后幸福生活的描繪。畫家運用超現(xiàn)實的夢幻手法表現(xiàn)生日的一個夢境:畫面上出現(xiàn)的畫家本人和愛妻心醉神迷地飄浮在空中,當帕拉手捧鮮花走過來時,他 們熱烈地相吻。在這幅畫中,夏加爾拋棄了形體分解而采用色面分割的手法,以人物黑色禮服、黑褲子與紅色的地毯、桌子臺布等相配造成一種熱情而溫暖的愛的氣氛。他稱自己的藝術是“心理的寫實”,他描繪的不是物體的外觀形象,而是心理感受的世界,他突破時空的限制,多種形象同時出現(xiàn)于畫面。 《飛躍埃菲爾鐵塔的情侶》 ![]() 都說夏加爾是一個生活在夢境中的人,因為他的畫總有夢境的感覺。在他的畫中總是充滿著老道的童稚。他是那么的真實,純潔,天真。他有 夢想,有憧憬。在他的畫中總能看到盼頭。在他很多畫中總能看到一個女性我想是他的戀人貝那,就是他畫的羊也似乎有點女人味道??赡苓@就是這個癡心男人對他 愛人最好的表達。 《散步》 ![]() 《散步》這幅作品,是結婚3周年時夏加爾送給妻子的禮物。十月革命給俄國猶太人帶來了平等的權利,與帕拉相愛帶來的滿足,使這個時期夏加爾的畫傳遞著一種歡快。畫中男主人公是畫家本人,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俄羅斯風情的平原上,帕拉穿著玫瑰色的衣裙,飄浮在天上。他們手挽著手,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大面積的淺色天空,墨綠色的山丘和房子,玫瑰色的衣裙,用簡單的色塊構筑了畫面主體。這樣的布局卻沒有失了細節(jié),畫家在前景中設置了鮮亮的藍色樹枝和紅色桌布,小小的細節(jié)給畫面注入了靈動。在夏加爾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飛在天空中的戀人。這個意向傳遞了沉浸在愛河之中,幸福愉悅的心情。 《黃色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 畫家再一次忽略造型和客觀規(guī)律,用畫作表達了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巨大的耶穌,置于前景,幾乎占據(jù)了整個畫面。這是猶太宗教的神,代表著他的信仰和內(nèi)心的尊崇。而畫面中大部分的背景被灰色覆蓋,村莊也陷落在暗沉的氛圍中。人們穿著灰藍色調的衣服,或相擁,或張開臂膀求救,或哀痛地伏倒在地;反映的正是戰(zhàn)爭帶給普通百姓的痛苦,破壞了他們本來的生活和家鄉(xiāng)。被紅色火光照亮的人們在互相安慰,觀望,卻無法施救。畫家再一次用空間組合的方法,描述了身處不同環(huán)境的人們,在戰(zhàn)爭里的狀態(tài)。面對被殘害的同胞,痛苦和無望在畫作里一覽無遺。這一次,故鄉(xiāng)、祖國沒有以民俗場景出現(xiàn),卻深深地和他的心相連。他為那塊土地上人們的命運而悲痛。 《窗外的巴黎》 ![]() 《窗外的巴黎》是其藝術之路全盛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中可以看出夏加爾對立體派之父塞尚的崇敬,并對塞尚嚴酷的造型進行效仿。整幅畫充滿夢幻色彩,夏加爾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種微妙感,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不夠清晰,就是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使夏加爾的作品中充滿了神秘感與想象力?!洞巴獾陌屠琛樊嬅嬷械娜四権?、雙面人,看似夢幻、天真、怪誕、不符邏輯,帶著的壓抑與憂傷,實質卻是夏加爾真實的心靈狀態(tài)。整幅畫面色調微妙,有德加的彩色粉筆風格,內(nèi)容充滿著動感,微微閃動卻又極其流暢的線條,清晰的結構輪廓,精確的色調呼應。這種超現(xiàn)實主意的風格源于夏加爾孩提時代的一些經(jīng)歷,也體現(xiàn)出了他作品的特質:一種兒童的直覺,與平常事實相比,更相信隱于內(nèi)心的世界。 其他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