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座調(diào)身 在禪堂禪修的流程是行香、站香、坐香,不論是行香、站香或坐香,都要細心注意調(diào)身、調(diào)息、調(diào)心。以坐香來講,入坐之后必須先做調(diào)身跟調(diào)息的動作,然后再進入調(diào)心。為什么要先調(diào)身、調(diào)息,因為控制心念的力量,來自身體的姿勢與呼吸。身體的姿勢如果不能坐得正確,無法調(diào)得松柔,呼吸假如不能調(diào)得順暢,就沒有力量、本事去處理我們善惡的心念。因此沒有調(diào)心之前,要先將身、息調(diào)好,就是這個原因?,F(xiàn)在先說明如何調(diào)身:
上座坐禪之時,是由粗至細,由動入靜;下座之時,由細至粗,由動出靜。上座下座皆不應急躁、粗暴,尤其下座,更應輕輕動身,徐徐作下座的動作,才不致?lián)p傷身心。因在坐禪當中,心息寂靜而住,脈氣微細而行,若下座過于頓促,令微細氣息未散,住在身中,則可能引發(fā)頭痛、四肢僵硬,如得風勞一般,于下一次坐中會感到煩躁不安。所以上下座時,須注意一些事項:
1.安座位:上座之前,先將座處調(diào)整安穩(wěn),使久坐之后,不致產(chǎn)生不適之感。
2.松腰帶:手表、眼鏡、腰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皆須松開,使身完全松弛,才不妨礙血液循環(huán)。
3.墊臀部:無論初學或老參,臀部都須墊蒲團,以松軟為佳,厚薄隨個人身體需求而異,以能坐得豎直平穩(wěn),不阻塞氣脈為妥當。倘是雙盤,所墊蒲團應薄,若是單盤,所墊蒲團須厚。雙盤而墊過厚,則上身不穩(wěn);單盤而墊過薄,則雙腿容易酸麻。
4.裹膝蓋:氣候冷時須包裹膝蓋,以防風寒入侵,若得風濕癥,極難治療。
5.搖身體:將身左右搖動幾次,然后端直,無傾斜之患;或者身體前傾,使尻部凸出,再緩緩將身豎直。
6.吐濁氣:口吐濁氣,先自鼻子深吸一口氣,然后開口放出,不可粗急,應緩緩安靜而吐。且作觀想,想身中濁氣隨之而出,如是口吐鼻納,重復三次至七次,若身息調(diào),一次亦可。
7.含笑容:默念「放松」,使面部神經(jīng)松弛,慈容可掬,心情就自然開朗、愉快,若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冷峻,內(nèi)心亦會隨之僵硬。
如何調(diào)息?
調(diào)呼吸,一般通稱「調(diào)息」,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wěn)。要想坐禪凈心,若善調(diào)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情緒的波動起伏,與呼吸的氣和息,有極密切的依存關系。 調(diào)息〈方式〉有四種: (1)風相:鼻中呼吸有聲。剛作完激烈運動之時,即是此相?!床灰舜蜃?/p> (2)喘相:呼吸雖無聲,但出入結(jié)滯不通。在感到恐懼、緊張、病痛、虛弱、興奮、疲倦之時,即是此相?!床灰舜蜃?/p> (3)氣相:呼吸無聲,亦不結(jié)滯,但出入不細。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大約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床灰司米?/p> (4)息相:沒有聲音、亦不結(jié)滯不粗急,出入綿綿、若有若無、氣定神閑、心情愉快。〈最宜坐禪〉風喘氣三種現(xiàn)象,都是氣息未調(diào)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調(diào)和,反而成為障礙,不能達到坐禪的靜定之效。 此外,《小止觀》云:若要調(diào)和不良的風、喘、氣三相,有三種對治方法: (1)下著安心: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臍下二吋半處〉。 (2)身體放松:全身松解下來。 (3)氣遍全身:用觀照力,想象自己氣息,不從鼻孔出入,普遍地從全身毛孔出入,而毫無障礙。舉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于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然氣沉丹田,脈解心開。息調(diào),則百病不生,心亦易于安定,這即是我們修習坐禪,初入學時最好的調(diào)息方法。
|
|
|
來自: sunsetwin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