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今年中考的試題難度系數將從0.2至0.9的區(qū)間,調整為0.3至0.7。 所謂難度系數0.2,即該題10個學生里只有2人能做對;難度系數0.9,即該題10個學生里有9個人能做對。 今年中考題目難度調整,將去掉難度系數0.2的難題,但難度系數只有0.9和0.8的“送分題”也不再出現??碱}的方向是:考基礎、考查面拓寬。 難題誤導學生鉆牛角 統計數據顯示,在以往中考中,0.2難度系數的試題約有95%的學生拿不到分。但為了在中考中得到好成績,學生們又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反復訓練,甚至花高價報補習班,增加了課業(yè)負擔和經濟負擔。過高的難度系數還催生出一批偏題、難題、怪題,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也使不少學生因此喪失了學習興趣。 而事實上,是否能在中考中做對難度系數0.2的題目,與學生是否能在高考(課程)中取得好成績沒有多大關系。調查顯示,在2014年高考中,總分在650分以上的考生中,約有4%的考生在3年前的中考中做對了難度系數為0.2的試題,這說明95%以上的考生即使沒有做對這樣的題,仍不影響他們的高考成績。 今年重點考查五個方面 難度系數調整為0.3至0.7后,在考試內容上,市教委表示將重點考查五個方面: 把北京首都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內涵考出來—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yōu)秀傳統文化;聯系社會生活,城市病、霧霾等聯系北京當下實際生活的內容,將進入考題。 把學生的課堂表現考出來—試題要把課堂學習過程、學生的敢發(fā)問、與老師的互動考出來;要設計開放性試題,不考對和錯,而是考查理解的深和淺;要讓學生盡情思考,敞開來談,展現他的思維過程。 把學生的基礎和9年的積累考出來—重視基礎,考查基礎知識的扎實、寬厚;題目可以源于家庭、社會,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是能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能解釋生活現象;用簡單的題傳遞“寬”和“廣”的導向。 把能力考出來—考查9年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不是做題的能力。難題本來是用來訓練思維的,結果變成了只是做題。以后中考要轉變方向,要考查思維和能力。 把從社會大課堂所學的內容考出來—10%的課時到教材、課堂、教室、學校等外面去實踐,學生去了博物館、科技館,有了積累,就能幫助作答。 據透露,今年的中考命題首次啟用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出題團隊,試題形式將更加靈活。今年命題工作除了原有命題組之外,增加了年齡段35歲至40歲的年輕教師命題組,力求試題更加貼近學生,展現方式更加靈活輕松。 考題“寬廣”縮小分差 考題內容更加“寬”和“廣”將會使所謂的“好生”和“差生”縮小差距。舉例說,去年中考選擇題考了“為”字的筆順。出題時設定此題的難度系數為0.7,就是預計70%的學生能答對。但是統計結果顯示,在做出難度系數為0.2的難題的學生中,答對這道題的只有48%。中考總分超過550分的學生中,也只有54%的人做對了該題。也就是說,半數的“好學生”,在這道簡單的題上丟了分。考得寬,將使學生之間的分數差距變得更小。 業(yè)內人士分析,中考命題的變化將帶來幾大影響:一是中考成績會在某些分數段產生扎堆兒現象,因為同分考生需要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課程)的順序比較各科成績錄取,所以語文成績顯得更加重要。二是高中校錄取分差會縮小,學生進入各校的隨機性增加,將帶來高中的“洗牌”。三是降低難度的導向將為初中校和學生減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