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玉器的加工工藝的了解,是鑒別中國古代玉器真?zhèn)蔚闹匾侄巍2煌臅r代,使用的工具不同,各項工藝的精度也就不同,這就構成了玉器加工的時代特點。因此,在鑒定玉器時代時,對加工特點的識別,往往決定著鑒定的成功、準確與否。對玉器進行制造工藝鑒定還要注意幾點;①用何種工具開的料,切割痕跡的特點;②鉆孔的形狀,孔洞形狀及孔內部的加工痕;③切削所用工具的特點、手法;④磨痕的走向等。近現(xiàn)代學者及古玉藏家,在研究鑒定古玉器時,都采用了“加工痕跡學”鑒定法,可見對古玉加工痕跡的重視。
一、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加工
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制造持續(xù)了數(shù)千年。從對新石器的玉器、石器的加工痕跡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認識。新石器時期的治玉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線切割、磨玉、琢玉等技術。線切割使用的為有機物纖物,磨玉使用的為石質工具,琢玉工具主要為石質砣具,有少量的金屬鍵具,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石質工具?!对娊?jīng)》中有“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說,講的都是玉器加工?!板e”是指硬石,磨石。前句話講的是用比玉石硬的石質工具來加工玉器,后句話講的是加工的方法。石質制玉工具在新石器時代開始使用,一直延續(xù)到商周時期,部分為金屬工具所取代,到了西周晚期才完全不被使用??梢娛|制玉工具使用的時間非常長,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
石質制玉工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手動工具,用來拿在手中磨玉;一種為轉動工具,是固定在旋轉的軸桿上,軸桿轉動帶動工具轉動磨玉,古人稱之為琢玉。
手工磨玉是一種操作簡便的加工方法,只需單人便可操作。主要有磨平面、磨槽、磨較大的凹凸溝樣等,以用刃狀器磨長槽最為明顯。手工磨制的陰線槽,寬度不甚均勻,槽底部較平坦,或有很小的弧形變化,線槽兩側的上棱不甚方正。琢玉則可依據(jù)需要選擇不同形狀的砣頭。操作時需要有軸桿帶動砣頭轉動,軸桿要用支架支于操作臺上,軸桿的轉頭還需有動力因素。在新石器時代,琢玉時可能采用過雙人操作,即一人轉動軸杯,另一人砣磨玉件。
新石器時代玉器加工大致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技術。
1、開料:開料是在較大的材料上取下一部分,適合加工所需玉件的工序。新石器時代玉器加工中還有少量敲擊方法。主要方法是線切割及片切割,也就是鋸料。線切割進行切割時,需用麻繩或其他較軟的線性材料,兩端固定在弓形架具上;在玉料上反復拉磨。但繩類材料是不能把玉磨斷的,需要在拉磨部位加上適量的水和沙,增大摩擦力,才能把玉料鋸開。新石器時代開玉鋸弓不能固定于機具上,只能手玉操作,因而鋸痕不很平直,在加工過的器物上往往會留下較深的弧形切斷痕。又因為所用繩線較粗,所以切割痕是較粗糙的弧形。這種切割痕在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等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上面都可見到。
2、鉆孔: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多數(shù)都是有孔器物。這些孔可用來穿繩懸珪或捆綁于木柄之上,由于絕大多數(shù)玉器都需要有捆扎孔,所以鉆孔是非常重要的技術。鑒定玉器所需要了解的是鉆孔的方法和孔的形狀特點。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鉆孔方法不能擺脫當時的生產(chǎn)力及生產(chǎn)條件的限制,因而具有較為統(tǒng)一的鉆孔方式。但各文化區(qū)的玉器加工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術,因而鉆孔方式和孔洞形狀上是有所區(qū)別的,需要認真地進行分析比較,一般來看,新石器時期玉器鉆孔性用了柱狀鉆具,大約有木質、竹質、石質等幾種。從一些作品上的加工痕跡看鉆孔使用了金屬工具,鉆孔時轉動鉆具、加水、加沙進行鉆孔使用具轉動時,可能使用了弓形器拉動長繩,長繩纏于鉆柱,帶動鉆桿轉動。另外新石器時代玉器鉆孔還可能使用了航機,用針形或錐形砣頭鉆孔??椎男螤钜蛴衿鞣植嫉膮^(qū)系不同而有變兒,需要進行細致的分類研究。大致可見到的有孔的一端直徑略大于另一端的馬蹄狀孔、孔的一端呈喇叭形的喇叭孔、孔芯細而長的管芯狀孔、孔徑變化極小的標準形孔。孔的內璧亦可分出幾種:①有對鉆留下的錯碴。②孔璧呈光滑的內凸狀。③孔的口部有疊壓碴,不是一鉆到底的。④孔璧帶有螺旋紋。⑤孔璧光滑平直。
3、鏤空:能見到有平面鏤空及立體鏤空兩種。平面鏤空(又稱透雕)技術見于紅山文化及良渚文化玉器。鏤空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環(huán)形砣具在玉片兩面對琢,使玉片上出現(xiàn)條形孔洞。有時將幾個條形孔洞重疊,撥出其他形狀空洞。另一種是在玉片上鉆出孔,再穿過繩線在進行拉磨。立體器物的鏤空主要見于紅山文化玉器,多以馬蹄形器最為普遍,操作時;應率先鉆出通孔,穿過長繩進行拉磨。
4、花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很少帶有線條的裝飾紋。但少數(shù)作品的紋飾非常精致紋飾有凸線裝飾效與陰線裝飾紋兩種。在紅山文化的玉蟬上,可見飾有凸線玉蟬身體分節(jié)紋。山東龍山文化的玉圭頭上部為片形,帶有鏤空和獸形圖案,下部為長臂,長暨為柱狀。其上有多道凸起的箍形裝飾。
另外,在新石器時代的玉制人面紋玉器飾件。其人面紋飾的部分結構是由凸線紋組成的。這些玉器上的凸線紋看起來比較簡單,大多是用砣具減地的方法磨制出來的。另外個別的帶有鳥紋圖案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上,還可見其帶有較為復雜的凸線紋裝飾。
新石器時代玉器上的陰線組裝飾,按其制造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手玉刻畫,主要見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人面紋、獸面紋、人面或背面的嘴部。這些玉器往往飾有細陰線刻出的裝飾回紋,刻回紋的工具,應該是堅硬的石英巖制成的刻刀刻劃出的;另一類則為砣片砣出的細線紋。山東大漢口文化的人面紋玉飾、龍山文化的玉圭等玉器上面的紋飾都是用極細的環(huán)形片具砣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