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位于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巖峰聳立,秀拔奇?zhèn)ィ悍暹B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云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巖茶的天然靈氣。 大紅袍屬于烏龍茶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yōu)異者,位列武夷山武夷巖茶十大名樅之首.與安溪鐵觀音作為中國烏龍茶(半發(fā)酵)的代表列入中國十大名茶,聞名天下.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無性繁殖育苗獲得成功,在武夷山大面積推廣種植,武夷山大紅袍這一歷代皇家貢品中央特供的茶葉隨著產量的提高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一看 :看茶葉的外形:大紅袍是武夷山最傳統(tǒng)烏龍茶的代表。據史料記載,武夷山是烏龍茶的發(fā)源地。烏龍茶的得名,是由于茶的外形烏黑呈龍形,所以大紅袍必須是烏黑呈龍形的單葉條索形茶。如果你看到的是其他外形的茶,那么可以確定它不是大紅袍。
二聞 :福建的烏龍茶可以分作南烏龍(鐵觀音)和北烏龍(武夷巖茶)兩類。大紅袍是北烏龍的代表性茶葉,屬于熟香茶。由于培火相對較足,大紅袍初聞有炭火茶及茶葉的自然干香,火香味較足,不應有其他的雜味、香味。有人說大紅袍有明顯的桂花香,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如果茶葉香氣過重或過于明顯,那么可能也不是真的大紅袍,因為大紅袍的主要特色在于它的茶水和韻味上,而不是在它的香氣上?!?BR>
三品:大紅袍要用95度以上的開水沖泡,茶湯顏色呈橙黃色,并且透徹明亮,這與茶的培火有關。品飲大紅袍的時候,會感覺入口有微苦而余味足,重韻味和回甘,但絕不會是入口就非常香甜。如果你喝的茶入口就很香甜,韻味和回甘較差,則可以斷定不是大紅袍。另外,大紅袍很耐泡,有十泡有余韻的說法,并且久泡也不會苦澀。如果你的茶葉不耐泡,或者泡久了有明顯的苦澀味,那么也不是真正的大紅袍。
注意事項:忌喝新大紅袍茶,忌喝頭遍大紅袍茶,忌空腹喝大紅袍茶,忌飯后立刻喝大紅袍茶,忌發(fā)燒喝大紅袍茶,潰瘍病人忌喝大紅袍茶,忌經期喝大紅袍茶,忌一成不變,只喝大紅袍茶,忌飲大紅袍茶過度,忌飲久泡大紅袍茶水。 大紅袍沖泡方法:品飲“大紅袍”茶,要現泡現喝,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韻味。 武夷山大紅袍茶葉7.5-8g左右,根據個人口味桶裝純凈水或礦泉水, 甘冽山泉井水為佳, 煮沸功夫茶具一套;推薦紫砂茶具或白瓷玉瓷的蓋碗茶杯,玻璃的茶海等。 1.洗杯 -孟臣沐霖:用滾燙開水沖洗茶具的蓋碗和茶海及杯子,進行洗杯、溫杯. 2.落茶-烏龍入宮:用茶勺把大紅袍茶葉放入蓋碗茶壺,茶量約7.5克-8克,占茶具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3.洗茶(醒茶) - 春風拂面:用沸水高沖入蓋碗茶壺,水滿略溢出、刮去蓋碗茶壺表面的泡沫、在大紅袍茶葉未張開的時候將這第一道茶水導入茶海,漱杯.一般大紅袍第一道茶水是不喝的,當然,也可以喝. 5.出水低斟倒茶:依照泡飲者的口味習慣決定出水時間,大約泡一、二分鐘后,把大紅袍茶水倒入茶海,再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賓客的茶杯里.一般來說出水時間第一次以1分鐘,第二次1.5分鐘,第三次2分鐘較適宜,根據個人口味和水溫的冷熱,優(yōu)質武夷巖茶大紅袍可以沖泡十次次以上,茶中少有.著名的中國茶禮關公巡城: 依次來回往各杯中斟茶水。 6.喝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 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 7.品茶:第二道茶水重點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較明顯的苦澀味或雜味,茶湯雖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較原來有沉的感覺.第三道茶水重點放在"韻"字上下功夫,大紅袍茶湯在口腔中是否有鮮爽感,有一種天然韻味,在喉頭有潤滑爽口之快感,滑喉之感,武夷巖茶大紅袍講究“巖骨花香”,感受喉韻、咀底、杯底香. 8.喝茶的基本禮儀:接受敬茶時,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輕輕敲桌,即表謝意.端茶杯時,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如此端法,即穩(wěn)妥,又高雅,喻為“三龍護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