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人撰文稱西南絲綢之路并非茶馬古道,明顯不對,西南絲綢之路有多條路線,主線是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陜西商人經(jīng)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到達康定及其周圍,與藏族同胞主要以茶馬交易為主,而走出國門的陜西商人則主要運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走向南亞、中亞、歐洲等地交易。        行走的路線的是從長安、成都、雅安、在康定分為兩條路線,一條向西走向西藏,一條向西南走向云南。到達緬甸、印度、中亞、歐洲。         長安是陸上絲路起點無可辯駁。       19世紀末,德國地質(zhì)地理學(xué)家李?;舴以凇吨袊芬粫?,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歐洲、印度間以絲綢貿(mào)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xué)術(shù)界和大眾所接受,并正式運用。             絲綢之路有四條路線。         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由長安經(jīng)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000多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jié)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起自中國長安,經(jīng)敦煌、烏魯木齊、中亞到達羅馬,全長5000多公里。);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既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通向南亞、中亞、歐洲國家。         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fā),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mào)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任升長篇小說《絲綢之路》中的海上絲路就是以揚州為出發(fā)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