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維爾說,20歲的十年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你將收獲進展、英雄般自信、相對勇敢及樂觀主義。拉斐爾、畢加索和安迪·沃霍爾的20歲都印證了他的說法。 那些歷史上與現(xiàn)實中聲名顯赫的藝術家,20歲時在做什么?
![]()
畢加索21歲時創(chuàng)作的《藍色自畫像》
拉斐爾《自畫像》板面油畫 ![]()
馬薩喬《納稅金》
20歲的達-芬奇是韋羅基奧藝術作坊里的紅人,一邊與當時著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人文學者談天說地,一邊用畫筆和刻刀在藝術贊助人那里找到了金飯碗。
1949年,21歲的安迪·沃霍爾到紐約尋找機會。3年后,他創(chuàng)立了“工廠”,聘請非專業(yè)團隊從事概念創(chuàng)作,大量復制名人臉孔,還將罐頭和可樂瓶變成藝術品。
“從20歲起就要捍衛(wèi)屬于你的東西” 中科院神經(jīng)疾病和人類遺傳學聯(lián)合研究室主任賀林說:“20歲左右最容易患精神疾病。” 年輕通常意味著稚嫩和脆弱,但也是早慧和充滿活力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能力越來越退化,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往后的幾十年,你都在吃20多歲積蓄的老本。 據(jù)說畢加索成名之后,才思枯竭之時便去巴黎年輕藝術家的工作室走走,所以年輕藝術家聽說畢加索要來都趕緊把畫翻過去——好主意一旦被畢加索“借鑒”了,那就成了畢加索的了。 藝術家非?!柏澙贰保驗樗囆g創(chuàng)作是一項依賴感覺的工程,他們從未停止對世界的觀察和索求,一生都在試圖把打劫來的感覺表達得令人印象深刻。畢加索的每一位女伴都為他帶來一些變化,他視“感覺”如珍寶。 今天令你贊嘆不已的一切藝術表現(xiàn),實際上都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潛伏著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生物學、心理學、地理學、物理學等等更深廣領域的作用力,也跟你的每一趟旅行、每一次交談有關。沒有這些的滋養(yǎng),純粹的學術是乏味空洞的。大學為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告示欄中貼滿了各種課程以外的演講和討論會預告,沒有什么學習是無用的屠龍術。 和前輩藝術家保持接觸也是一種典型的學習方法,學到多少完全取決于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是太多關注圈子文化卻并非聰明做法,對待那些來自報刊、電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餐式信息也要格外警惕,因為這些常常會干擾你看清真正的目標。 法國建筑師倫佐-皮亞諾建議年輕人:“從20歲起就要捍衛(wèi)屬于你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用所有精力去捕捉信息。試圖去理解哪些是重要的東西,哪些不是,這很要緊?!?w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