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拿起相機到現在快有三年了,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這幾年來拍攝的一些片子和心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8.0 焦距:16 毫米 感光度:200 如今,“獨愛風光”還在“Fine Art”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他無私地將自己中意的作品與網友分享,并結合這些照片,講述了自己的拍攝技法和后期處理方式。他的文章也引來一些潛水中的高手前來切磋探討。再接下來的篇幅中,讓我們一起走入“獨愛風光”的攝影世界。 如何拍好星芒 這張片子是3張不同曝光合成的。因為巖石的不規(guī)則形,當時無法使用濾鏡,于是在高光,中灰和陰影各曝一張。后期再使用Photoshop合成。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8.0 焦距:18 毫米 感光度:100 這張片子拍攝的是天氣非常差,常拍海的都知道這種壓在海面上的云會使整個場景灰糊糊的毫無色彩,但是我并沒有提前放棄,太陽出來后光線反射在前景的巖石上帶來了美妙的色彩。 這張在構圖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其實星芒我不常用,因為用不好的時候會畫蛇添足。 星芒拍攝首先要較小的光圈,F11也就差不多了。在拍攝太陽的時候如果太陽沒有遮擋是很難拍出星芒的,降低曝光也沒有用。常用的方法是要找元素去壓一下太陽,比如我這張中的巖石,海平面,還有云,樹葉等等也可以拿來利用。拍攝時要盡量在取景器中小心觀察,如果出了星芒是可以看到的。 海濱攝影:拉絲和長曝 海濱攝影有幾個常用的手法用于表達水的動感,通過不同的曝光時間來達到作者的目的,一般有極短曝光,拉絲和長曝。在澳洲拉絲和長曝是非常流行的手法,下面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9.0 焦距:14 毫米 感光度:80 這張照片就是用了拉絲的手法,通過0.4到0.8的快門時間使水流型成一種絲質感。這類手法在巖石較多的地方常用,通過水流的高光來完善構圖,避免單純拍攝巖石而造成的單調。這類拍攝常常要求拍攝者非常接近水流,一般來說我都是站在水中拍的,會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張片子拍完,我身上濕了一半。 0.9 漸變軟,遠景的撲巖的浪花和前景的水流屬于兩張曝光,后期再Photoshop中合成。 拉絲主要分為兩種,一拍攝海水回流,一種拍攝海水涌入。 第一種相對安全一些,涌入的海水常常會四濺而起,弄濕或損壞你的器材。 拍攝拉絲需要相對較長的曝光,所以你需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腳架,這里我推薦碳素的腳架,在海水的高腐蝕環(huán)境下,普通的腳架會非常容易損壞。同時你還需要快門線等等。 追求低角度的拍攝 為了追求畫面的縱深,拍攝者常常要進行低角度的拍攝。在拍海的時候也常常會這么做。較低的機位帶來的危險更大,一點水珠濺到濾鏡或鏡頭上將很難擦拭干凈,常常意味著當天的拍攝結束了。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1.0 焦距:14 毫米 感光度:100 這張片子就是低角度的拍攝。當天的潮水高度是1.5米,海水膨脹是2.2米,對拍海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當天我水淹沒到我的膝蓋,海水涌入時常常到我大腿的位置。這時我會把我的腳架舉的很高,防止水濺上。在海水回流的時候再放下腳架,快速的構圖,拍攝。 這張片子我重復這個動作超過15次才拍攝到我想要的畫面。海水涌入和流出把目光聚焦在畫面的中央。這也是很多海岸拍攝者的習慣,每張的拉絲效果會隨著海浪的大小和拍攝時機不同而有所不同,多張拍攝是有一定必要的。 天空,前景各一張曝光,后期合成。 如何判斷有濾鏡了,還要曝光合成? 我的鏡頭是14-24mm,雖然麻煩了些,還是可以使用濾鏡。我用的是Lee的濾鏡,Lucroit 的濾鏡架。對Lee的濾鏡有些許改裝。 這張片子拍攝于暴風雨前,暴風雨前后非常適合海岸攝影。Lee 0.9 軟漸變用來平衡光比。 陰暗的天空和黑色的前景巖石很好的表達了當時的拍攝環(huán)境。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1.0 焦距:14 毫米 感光度:200 風光攝影追求的是畫質。濾鏡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幫助初學者快速的掌握平衡光比的方法,拍出一些不需要復雜的后期就不錯的片子。但是如果想再往上一步,光靠濾鏡是不行的。 濾鏡有很多問題,偏色,過渡線,畫質下降,尤其是你使用兩片甚至多片濾鏡的時候。我同一類型的濾鏡最多一次使用一片,即 1片GND,1片ND。 日常拍攝的時候光比會遠遠超過10檔,1片3檔的GND是不夠的。就需要包圍曝光,在后期手工合成來復原細節(jié)。這需要長期的練習。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 所以還是推薦初學者使用濾鏡,在慢慢提高后期。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時使用3檔軟漸變。但是我還是包圍了5張,因為光比太大,后期再合成,復原高光和陰影的細節(jié)。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1.0 焦距:21 毫米 感光度:100 濾鏡不是必須 濾鏡不是必須,當你的后期達到一定程度后,你完全可以擺脫濾鏡的束縛。前后期完善的拍攝者可以不需要漸變灰,中灰濾鏡,唯一無法取代的是CPL。 但是拍海濾鏡還是有很大用處的。在很多時候你的曝光必須一次完成,動態(tài)的海水會加大后期的難度。 比如下面這張,我其實拍攝了20張左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海浪,20張一氣呵成,如果沒有濾鏡還要想著包圍曝光,難度是很大的。包圍曝光更適合拍攝靜態(tài)的物體,下面我會給出例子。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3.0 焦距:20 毫米 感光度:50 這張片子似動似靜,所有的元素都將目光引導到遠處的建筑上。簡單的構圖,卻是我喜歡的一張。 ND一定要和漸變配合使用,當然你也可以天空,地面分開曝光,這需要復雜的前期及后期。ND 的重要性無需多說。這張就是3檔的ND和3檔漸變配合使用,一張成片。水面的高光形成有趣的z字形。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0.0 焦距:15 毫米 感光度:100 問:如果不用濾鏡而后期(例如用LR)加濾鏡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嗎? 答:當然很大,畫質的損失不說,高光一旦過爆是搶救不會來的。 在拍攝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柱狀圖,一旦有高光溢出,就要使用包圍曝光或減小曝光來拍攝高光,再后期合成。 問:打算入一張ND,糾結于3檔和10檔,老師有沒有什么建議呢? 答:我的建議就是都買,3檔10檔拍攝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使用的時機也完全不同。 3檔多用于較弱的光線,10檔多用于較強的光線或超長爆。一般來說ND需要3張,3檔,5或6檔與10檔,10檔ND制作復雜,昂貴,色偏也比較厲害。拍攝時有很多局限性。 10ND 很容易有色偏,使用時需要很小心。陽光的直射和斜射很容易造成漏光,從而產生不規(guī)則的色偏,后期幾乎無法消除。 這張片子叫 -- 沙與沫 [器材]:尼康數碼相機尼康 D800,尼康鏡頭尼康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參數] 光圈: F/11.0 焦距:24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112秒,可以歸為超長曝光,太陽在我的左手邊,色偏問題被降到最低。 1000+GB國內外攝影資源重磅來襲!涵蓋攝影理論、器材使用、實拍分析、后期處理、PS使用等領域的視頻、電子書、雜志等資源。關注上流攝會微信公眾號:slsh798,全部免費領?。?/p> 文章摘自網絡或網友推薦,由上流攝會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媒體、企業(yè)轉載請保留以上所有信息。 |
|
|
來自: 昵稱18361029 >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