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件青瓷而非陶器,是西周早期的產品,器型是方形,名稱為“?”,用途是祭祀時盛酒的器具。因此,我為它取名為“西周青瓷方?”。
那么,這件瓷器是真的古瓷器么?憑什么依據(jù)來確定它的屬性和名稱呢?下面,就詳細來解析這件瓷器的真?zhèn)螌傩?、名稱和它的重要歷史地位。(本文篇幅較長,需要連載,只要有你耐心讀完此文,一定會在鑒定真?zhèn)喂糯煞矫娅@得很大益處----我的古瓷鑒定知識,幾乎有一半來自于這件瓷器)。
我們現(xiàn)在接觸到一件古瓷器時,首先要弄清它的真?zhèn)涡再|,其次再逐步弄清楚它的形態(tài)、年齡、它的出生地、它的用途、它在陶瓷歷史上的“貴賤”地位、它在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文物價值、研究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首先, 從以下幾方面來確認它的真?zhèn)涡再|:
一、釉面老化程度十分明顯:
1.先看釉面光澤(如上圖),光芒內斂,有如薄霧覆蓋其上,這是非常老化的釉面才具有的“霧狀膜皮”,若是一般狀態(tài)的老化釉面,只是光芒柔和、不刺眼。
2.釉面老化形成塑膜狀局部斑塊、結晶(如下圖)。首先要絕對確認這種斑塊和結晶是天然的、是人力不可制造的,那么,才能肯定它絕對是真古瓷。就這件瓷器的“塑模狀老化斑”和“結晶斑”,是現(xiàn)代最高科技手段也仿造不出來的。一般古瓷要達到這件瓷器的老化程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凡是生長有類似的“天然霧膜”的瓷器,絕對是真古瓷。
3.
塑膜狀結晶斑、雪花狀結晶斑和釉層內外層次分明的結晶斑點共生,完全是天然狀態(tài)。這種多形態(tài)、多樣化的老化特征同時出現(xiàn)在一件瓷器上,更是現(xiàn)代科技無能為力的(如下圖)
二、釉層內部老化產生出很有規(guī)律的結晶,形成花朵狀,而且在釉層的上中下層次非常清楚。這是顯微拍攝的效果,肉眼裸視根本看不到。這是人力無法仿制的(當然也可能有人說能夠復制。誰能復制呢?肯定不是說話者自己)。(如下圖)
釉泡破孔周圍形成老化“暈圈”,有逐步過渡的層次,破孔口周圍的鈣化狀較嚴重,而暈圈的最邊緣卻與正常釉層融為一體無明顯的界限分別,這就是自然老化的破損釉泡狀態(tài)----這種老化的破損釉泡對鑒定所有的古瓷器都是通用的(下一張是肉眼可見的釉泡破孔狀態(tài))。

注意觀察下圖釉泡破孔的“暈圈”發(fā)色和形態(tài)。凡是具有這種釉泡破孔帶自然“暈圈”的瓷器,無疑都是真品。此特征可以通用于一切具有破損釉泡的瓷器。
下一張除了釉泡和釉面的灰白色結晶外,再注意觀察釉層內部還有多處不完整的花朵狀結晶體,它們是正在向花朵狀發(fā)展的結晶體。說明花朵狀結晶體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逐步地、自然“長成”的。這種多形態(tài)、逐步向花朵狀方向發(fā)展的自然結晶體,卻是人力無法“仿造”的;人工用化學元素“勾兌”制造的結晶,形態(tài)基本一致,沒有“多態(tài)”變化。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促成了無序狀態(tài)的物質形成有序的形體狀態(tài)----比如:天然水晶體、溶洞中多姿多彩的鐘乳石、菊花石……
世界上的一切有形體都是自然神力造就的,目前的科技技能是無法仿造的(比如有生命的任何動植物、哪怕是植物的一片葉子或者是人體的任何“零件”)。
可能有的人對于釉層內自然形成的花朵狀結晶不理解,以為是人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做成的。我們知道現(xiàn)代陶藝生產的結晶釉不少,但多為一次性燒成的、形態(tài)單一的大花朵。若是針尖大的結晶點,就難以形成清晰的花朵狀結晶體。因此可以說,凡是用40倍以上的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到的、而且是多種樣式的有序結晶體,都是人力做不出來的。
下面這塊陶片內部的結晶體形成了完整美妙的菊花狀和仙人球針狀。我們先看放大1倍的陶片原始外觀


再用4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上圖像是“窯變”的藍色釉層,其釉層內部形成的有序結晶體就像仙人球針(如下圖)
再用4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陶片內口的青黃釉層內形成的有序結晶體就像菊花(如下圖)
注意,還有那些沒有形成完整花朵的“花瓣狀”有序結晶體,它們是形成花朵的“構件”。

并不能說凡是釉體上有結晶的都是真古瓷,真正的古瓷器一定要有更多的“自然古跡”為其佐證。因為現(xiàn)代通過配釉技術的不斷探索,人力是可以燒制出較小結晶花的,但這種結晶花形態(tài)單一,沒有其它“自然陳跡”互為印證。而且整體釉面很“嫩”或者“很臟”,或者釉面有“人工腐蝕痕跡”。目前我所見,只有青黃色茶末釉和類似的青黃釉可以通過配料實現(xiàn)釉層內部產生結晶花,其它釉色可能是化學元素不同,擬制了某些產生“有序結晶”的元素,因而仿制不出釉層內部那種“自然結晶”。
在宋代吉州窯茶末釉盞托、茶末釉雙柄雙流執(zhí)壺和元代茶末釉連座花口瓶上,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結晶花形態(tài)幾乎是一樣的,沒有多形態(tài)變化;而且釉色和釉質極其一致,惟一只有外觀的古舊程度差別可以為其佐證真假性質。同時,釉泡上的鈣化結晶是更有力的佐證。
三、從青瓷方?
足脛部水土浸蝕的狀態(tài)來辨別真?zhèn)危ㄈ缦聢D),看這種老化狀態(tài)是不是現(xiàn)代人工可以做出來的。

四、從胎土表面“附生物”的堅固程度和古舊程度鑒定真?zhèn)?。附生物必須“古舊”,必須堅固。比如:土堿,水銹,其它非自身的“外來雜物”?!肮排f”和“堅固”必須同時存在。

現(xiàn)在的仿品千方百計想做出“自然古舊”的樣子來騙人。但是,老天不允許他們造的與“自然的”一樣,所以他們“仿造”不出來自然狀態(tài)的“古跡”。下面這類東西的狀態(tài),就是典型的仿品具有的特征:不干凈、不以真實的“本色”示人,總要弄一些“色彩”來掩蓋新瓷器的本來面目。
前一張是景德鎮(zhèn)的 仿品,第二張是黃云鵬的仿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底部做舊圖
下一張是仿元末青花釉里紅梅瓶的底部。凡是這幾種樣子的,無疑都是仿品。
五、若有缺損可見胎骨的,看斷口的胎骨有沒有鈣化現(xiàn)象。鈣化程度有輕重不同,老化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斷口口面有干澀感;或有一層很薄的膠膜感覺,缺乏光澤,但無論如何也洗不掉(用開水和刷子);有的斷口口面生長有干澀、灰白的鈣化物----但極薄、刷洗不掉。凡是露胎處或是缺口面的胎骨上“生長有薄霧狀鈣化物,或相當古舊而又洗不掉的土堿”、或者生長有“圓點狀”的古舊鈣化物(土堿),都是不需要請專家鑒定的真古瓷。

六、若是釉面產生出“銀星”、“汗星”斑點,或者是“銀色”釉膜,那是極老的古瓷。這件瓷器的“銀膜”形成了“塊斑”(如圖)。注意,銀膜、銀星、汗星是長在釉面上的,是洗不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