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家學生式 天臺法華宗年分學生式一首 國寶何物。寶道心也。有道心人。名為國寶。故古人言。徑寸十枚。非是國寶。照于一隅。此則國寶。古哲又云。能言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行不能言。國之用也。能行能言。國之寶也。三品之內(nèi)。唯不能言不能行。為國之賊。乃有道心佛子。西稱菩薩。東號君子。惡事向己。好事與他。忘己利他。慈悲之極。釋教之中。出家二類。一小乘類。二大乘類。道心佛子。即此斯類。今我東州。但有小像。未有大類。大道未弘。大人難興。誠愿。先帝御愿。天臺年分。永為大類。為菩薩僧。然則枳王夢猴。九位列落。覺母五駕。后三增數(shù)。斯心斯愿。不忘汲海。利今利后。歷劫無窮。 年分度者二人(柏原先帝新加天臺法華宗傳法者) 凡法華宗天臺年分。自弘仁九年。永期于后際。以為大乘類。不除其籍名。賜加佛子號。授圓十善戒。為菩薩沙彌。其度緣請官印。 凡大乘類者。即得度年。授佛子戒為菩薩僧。其戒牒請官印。受大戒已。令住睿山。一十二年。不出山門。修學兩業(yè)。 凡止觀業(yè)者。年年每日。長轉(zhuǎn)長講法華。金光。仁王。守護。諸大乘等。護國眾經(jīng)。 凡遮那業(yè)者。歲歲每日。長念遮那??兹浮2豢?。佛頂。諸真言等。護國真言。 凡兩業(yè)學生。一十二年。所修所學。隨業(yè)任用。能行能言。常住山中。為眾之首。為國之寶。能言不能行。為國之師。能行不能言。為國之用。 凡國師國用。依官符旨。差任傳法及國講師。其國講師。一任之內(nèi)。每年安居法服施料。印便收納當國官舍。國司郡司。相對檢校。將用國里。修池修溝。耕荒理崩。造橋造船。殖樹殖[艸/紵]。蒔麻蒔草。穿井引水。利國利人。講經(jīng)修心。不用農(nóng)商。然則。道心之人。天下相續(xù)。君子之道。永代不斷。 右六條式。依慈悲門。有情導大。佛法世久。國家永固。佛種不斷。不任慺慺之至。奉圓宗式。謹請?zhí)觳?。謹言?/font> 弘仁九年五月十三日 前入唐求法沙門最澄(上) 勸獎天臺宗年分學生式 凡天臺宗。得業(yè)學生。數(shù)定一十二人者。六年為期。一年闕二人。即可補二人。其試得業(yè)生者。天臺宗學眾。俱集會學堂。試法華。金光明。二部經(jīng)訓。若得其第。具注籍名。試業(yè)之日。申送官。若六年成業(yè)。預試業(yè)例。若不成業(yè)。不預試業(yè)*例。若有退闕。具注退者名并應補者名。申替官。 凡得業(yè)學生等衣食。各須私物。若心才如法。骨法成就。但衣食不具。施此院狀。行檀九方。充行其人。 凡得業(yè)學生。心性違法。眾制不順。申送官。依式取替。 凡此宗得業(yè)者。得度年。即令受大戒。受大戒竟。一十二年。不出山門。令勤修學。初六年聞慧為正。思修為傍。一日之中。二分內(nèi)學。一分外學。長講為行。法施為業(yè)。后六年思修為正。聞慧為傍。止觀業(yè)。具令修習四種三昧。遮那業(yè)。具令修習三部念誦。 凡比睿山。一乘止觀院。天臺宗學生等年分。并自進者。不除本寺名帳。便入近江有食諸寺。令送供料。但冬夏法服。依大乘法。行檀諸方。蔽有待身。令業(yè)不退。而今而后。固為常例。草庵為房。竹葉為座。輕生重法。令法久住。守護國家。 凡有他宗年分之外。得度受具者。自進欲住山十二年。修學兩業(yè)者。具注本寺并師主名。明取山院狀須安置官司。固經(jīng)一十二年竟。準此宗年分者。例賜法師位。若闕式法。退卻本寺。 凡住山學生。固經(jīng)一十二年。依式修學。慰賜大法師位。若雖其業(yè)不具。固不出山室。經(jīng)一十二年。慰賜法師位。若此宗者。不順宗式。不住山院?;螂m住山。屢煩眾法。年數(shù)不足。永貫除官司天臺宗名。本寺退卻。 凡此天臺宗院。差俗別當兩人。結番令加檢校。兼令禁盜賊酒女等。住持佛法。守護國家。 弘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前入唐求法沙門最澄(上) 天臺法華宗年分度者回小向大式 合肆條 一者一向大乘寺初修業(yè)菩薩僧所住寺 今天臺法華宗。年分學生。并回心向大初修業(yè)者。一十二年。令住深山四種三昧院。得業(yè)以后。利他之故。假受小律儀。許假住兼行寺。 凡佛寺上座。置大小二座 一者一向大乘寺。置文殊師利菩薩。以為上座。 凡佛戒有二。 請現(xiàn)前一傳戒師。以為現(xiàn)前師。若無傳戒師。千里內(nèi)請。若千里內(nèi)無能授戒者。至心懺悔。必得好相。于佛像前。自誓受戒。 今天臺年分學生。并回心向大初修業(yè)者。授所說大乘戒。將為大僧。 二者小乘戒。 依小乘律。師請現(xiàn)前十師白四羯磨。請清凈持律大德十人。為三師七證。若闕一人不得戒。 今天臺年分學生。并回心向大初修業(yè)者。不許受此戒。除其久修業(yè)。 竊以。菩薩國寶。載法華經(jīng)。大乘利他。摩訶衍說。彌天七難。非大乘經(jīng)。何以為除。未然大災。非菩薩僧。豈得冥滅。利他之德。大悲之力。諸佛所稱。人天歡喜。仁王經(jīng)百僧。必假般若力。請雨經(jīng)八德。亦屈大乘戒。國寶國利。非菩薩誰。佛道稱菩薩。俗道號君子。其戒廣大。真俗一貫。故法華經(jīng)。列二種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皆出家菩薩。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皆是在家菩薩。法華經(jīng)中。具列二種人。以為一類眾。不入比丘類。以為其大類。今此菩薩類。此間未顯傳。伏乞。陛下。自維弘仁年。新建此大道。傳流大乘戒。利益而今而后。固鏤大鐘腹。遠傳塵劫后。仍奉宗式。謹請?zhí)觳?。謹言?/font> 弘仁十年三月十五日 前入唐天臺法華宗沙門最澄(上) |
|
|
來自: 勿染塵埃 > 《續(xù)諸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