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典君:“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源稹_@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
《青門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古典君:這是一首折柳贈別,因“柳”與“留”諧音,離別贈柳表達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這里的柳是別離之柳,表達了詩人傷春嘆別之情。 ![]()
《柳》 【唐代】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古典君:春日柳長,迎風擺動,但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lián)想到那迎風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芍^將擬人手法運用得深入無痕。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典君:《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典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代】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古典君: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雖然是在詠柳絮,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還是寫思婦。柳絮與思婦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人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一個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踏莎行·情似游絲》 【宋代】周紫芝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 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 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古典君:一溪煙柳,千萬條垂絲,卻無法系轉去的蘭舟,所以前面才說“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派天真,滿腔癡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lián)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將兩人分別的地點巧妙地暗示出來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刻畫抒寫,怨柳絲未曾系住行舟,含蘊著居者徊徨凄惻的傷別意緒。 ![]()
《憶江南·春去也》 【唐代】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 無辭竹葉醉尊前。惟待見青天。
古典君:詩人通過擬人化手法,不寫人惜春,卻從春戀人著筆。楊柳依依,叢蘭灑淚,寫來婉轉有致,耐人尋味。最后“獨坐亦含顰”,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 ![]()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古典君: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古典君:“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huán)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 整理|古典君 轉載請聯(lián)系古典君 需注明來自“古典書城”及ID“gudianshuche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