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精華語錄(五)
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贝酥绾巫矫??見得透時便是圣人?!秱髁曚浵隆?/span>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為子而傲必不孝,為臣而傲必不忠,為父而傲必不慈,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與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結果了此生。諸君常要體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許多好處,也只是無我而已。無我自能謙,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傳習錄下》 至善只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傳習錄上》 圣人只是要刪去繁文,后儒卻只要添上。——《傳習錄上》 日用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傳習錄上》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傳習錄上》 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秱髁曚浬稀?/span> 義理無定在,無窮盡。吾與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秱髁曚浬稀?/span>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秱髁曚浬稀?/span> 故凡可用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只在下學里。凡圣人所說,雖極精微,俱是下學。學者只從下學里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工夫。——《傳習錄上》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秱髁曚浬稀?/span> 圣人到位天地、育萬物,也只從喜怒哀樂未發(fā)之中上養(yǎng)來?!秱髁曚浬稀?/span> 須于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蓋《四書》《五經(jīng)》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更無二;此是為學頭腦。——《傳習錄上》 省察是有事時存養(yǎng),存養(yǎng)是無事時省察?!秱髁曚浬稀?/span> 定者,心之本體,天理也;動靜,所遇之時也?!秱髁曚浬稀?/span> 精神、道德、言動,大率收斂為主,發(fā)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秱髁曚浬稀?/span> 人不用功,莫不自以為已知,為學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便又有一層。著實用功,便見道無終窮,愈探愈深,必使精白無一毫不徹方可?!秱髁曚浬稀?/span> 諸君要實見此道,須從自己心上體認,不假外求始得?!秱髁曚浬稀?/span> 人只要成就自家心體,則用在其中?!秱髁曚浬稀?/span> 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知與充與遏,志也,天聰明也。圣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秱髁曚浬稀?/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