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海軍 1
大涼山這個名字,好多人應該聽說過??墒?,聽說過這個名詞的人也未必知道它位于什么具體位置。我,因為有個同事就是大涼山的人,所以我知道它屬于四川。而當我在微信上發(fā)布我在大涼山助學的時候,不少微友卻在問我:大涼山?是四川、云南還是貴州的?可見,人們對大涼山的陌生。 而其實,我們是不應該對大涼山如此陌生的。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和彝族部族武裝的阻擋。由于紅軍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紀律,絕不向受苦受難的彝族同胞開槍,彝族首領小葉丹深受感動。紅軍群眾工作隊長肖華根據(jù)彝族注重義氣的傳統(tǒng),向小葉丹提出劉司令愿與他結拜為弟兄,小葉丹欣然應允。5月22日,在山清水秀的彝海邊,劉伯承與小葉丹歃血為盟,舉行了著名的彝海結盟儀式。隨后,小葉丹派向導為紅軍帶路,順利走出涼山彝族地區(qū),直達安順場,為紅軍大部隊順利過境創(chuàng)造了條件。彝海結盟因此也被稱為紅軍長征十件大事之一。 如果說,紅軍長征的故事畢竟太過遙遠,那么,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事情應該比較熟悉。著名的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應該知道吧?沒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就在西昌市,大涼山主要分布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內,被金沙江、大渡河和橫斷山脈包圍著。海拔高度在2000-4000米左右。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決定了大涼山當屬荒涼之地。然而,不!大涼山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進行管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西漢司馬遷、蜀漢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波羅等都曾有涼山游歷、活動的記載。 按照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網(wǎng)頁介紹——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473.04萬人,境內有漢、彝、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世居民族。全州轄1市16縣,其中木里為藏族自治縣。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鐵路中段,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氣溫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氣溫14℃)媲美,享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之譽?!坪跏且粋€不錯的城市! 可惜,我們又時常在新聞報道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去大涼山扶貧的消息,那里的學生失學率據(jù)說很高,那里很多人吸食毒品,那里艾滋病高發(fā),那里很多人連溫飽問題也難以解決…… 大涼山,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山里究竟有著怎樣的現(xiàn)狀和故事?山里人,到底是什么樣兒? 2014年3月23日至27日,新明珠陶瓷集團冠珠陶瓷和佛山市作家協(xié)會、禪城區(qū)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組團遠赴大涼山,開展“美麗童行”扶貧助學活動,我用5天的時間從大涼山輕輕掠過,見識了大涼山令人辛酸和難過的一角。
2
3月23日,飛抵西昌。在市區(qū)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開始進山。我們這次選擇的是木里藏族自治縣的倮波鄉(xiāng)。從西昌到木里縣錦屏鎮(zhèn),因為有國家大型項目錦屏電站在那里,路修得相當不錯,沿途的風光也挺美,藍天白云叫人目不暇給,我們一路上拍了好多照片。 到了錦屏電站以后,換成皮卡和獵豹越野車,轉入了上山的土路,我們這才見識了大涼山的高和險。從錦屏電站到倮波鄉(xiāng)政府,只有20多公里路程,可是,我們的汽車足足開了一個半小時才得以抵達。 這20多公里都是險峻的山路。從山腳到山頂,一路盤旋而上,總有一邊是懸崖,懸崖下不是山溝就是河流,掉下去肯定玩完,不能不叫人膽戰(zhàn)心驚。路是沙土路,塵土飛揚,以至于我們的座位上全是塵土,西裝也好,裙子也罷,一律與漫天黃塵來了個親密接觸。一路上基本沒有會車,偶有的兩次都要小心翼翼地充分利用窄窄的路面,車輪幾乎貼到了懸崖邊上。從車窗往下看萬丈深壑,腦袋里往往一陣暈眩,只好盡量目視前方。一旦汽車拐彎,倘若速度又較快,那種突如其來的驚悚感還是很考驗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新明珠陶瓷集團的鄒思進一面膽戰(zhàn)心驚地享受這種驚悚,一面感慨萬千:人生,一定要有這么一種體驗,才叫過癮! 這里要簡單介紹一個人。他叫葉樹元,我們都叫他葉阿爸。這位著名的愛心人士,今年60歲了,已經(jīng)連續(xù)22年堅持到大涼山扶貧助學,曾被央視列為感動中國候選人物。我們這次行動正是由他協(xié)調、統(tǒng)籌的。他每個月都要進大涼山一次,有時候還是坐摩托車上去的,十分危險。他告訴我,山里人很不容易,租個車上山下山一趟,要500元,租個摩托車,也得200元,哪里出得起這個錢?而公共汽車,那還是未來的事情。于是,山里人一般不出山,如果非出山不可,也是靠兩條腿出入,車是不坐的。 瓦崗村小學的楊老師和張老師下山來接我們,陪同我們進山。張老師是四川宜賓人,標準的城市小伙子,自愿來這里支教已經(jīng)三年。三年里,他有幾次到達錦屏時沒趕上便車,又不愿專門租車,只得背起行李步行上山,每次都超過四個小時。這還是走慣了山路的他才行,要換做我們,估計得8個小時。在這幾個小時里,汗水濕透衣裳,塵土堆滿身上,那是不用想都能知道的了。由于座位有限,兩位年輕的老師坐在吉普車后排放貨的位置上,在顛簸的山路上,可想而知有多么不舒服。楊老師告訴我,當年與他一起分配到學校的一位女老師,還在半路的時候,就被周圍的崇山峻嶺和惡劣的環(huán)境嚇得哭了起來,最后在那里沒干半年就走了。 就這種陡峭的山路,也是去年才通汽車的,之前只能依靠摩托車上山下山,更是令人膽寒。 到達倮波鄉(xiāng)瓦崗村小學時,我們全身都被塵土包裹得嚴嚴實實,那鞋子,已經(jīng)不是皮鞋,而是一雙土鞋了。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一條山路,讓我初步認識了大涼山,也由此想到山里的艱難。
3
二十多年前,我隨共青團佛山市委書記楊振富去過廣東的汕尾扶貧助學?;貋砗?,根據(jù)楊書記要求,我起草了一份倡議書《藍天下,不同的風景》,呼吁民眾捐款資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上學。1993年9月,我們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學。那一次,因為不通汽車,我是坐摩托車進山的,我所見到的校舍之簡陋之危險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以至于我在文章中曾寫道:“在一間面積不到20平方米,沒有電燈,只有三個面積約0.3平方米的‘窗戶’采光的低矮、破舊、潮濕、四處漏風的‘教室’里,講臺是一張只有三條腿的破舊的木臺,惟一的教具是幾根鐵絲穿著幾顆算珠組成的‘算盤’。而學生們的課桌,則是由10條長石板架起來的,高度不到50厘米。就這樣一間‘教室’,擔負著附近40多個一二年級小學生的教學任務!在另一個教學點,黑乎乎的課室里,40多名學生或三人擠坐一條長凳,或兩三人合著一本書正在大聲地朗讀。那課室實在太舊了,以至于瑯瑯的讀書聲震得梁上和墻上的灰塵簌簌直抖!……” 而今天,我在瓦崗村小學看到的校舍,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了。除廁所無法達到要求外,課室、宿舍、飯?zhí)枚疾诲e,硬件方面,基本上像模像樣了。應該說,這是一所在大涼山地區(qū)條件相對不算太差的學校。這得益于國家的教育投入。去年,冠珠陶瓷的助學人員搭乘摩托車去過更遠的一些學校,據(jù)他們描述,那里的條件很差、很艱苦。由于步行或坐摩托車去那些學校都十分艱難、十分危險,而且我們這次的時間又實在不夠,葉阿爸決定以后再找機會帶我們去了解。 孩子們對我們的到來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瓦崗村小學的學生一見到葉阿爸,激動地撲了上去,紛紛和葉阿爸擁抱。葉阿爸到過學校多次,也聯(lián)系資助過許多學生,至今仍有許多孩子在接受資助,所以,葉阿爸的到來引起了陣陣歡呼。孩子們自發(fā)地圍攏過來,一如見到了久別的親人。 為什么要選擇大涼山作為助學點呢?在來大涼山之前,我向新明珠集團的的副總經(jīng)理李重光先生作了一番了解。他說,這里的孩子們真的很苦,但又很愛學習。由于生活水平低,在這里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資助一個學生讀完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只要稍有實力的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做到。而這些不算太多的幫助,對于大涼山的孩子們來說,卻十分珍貴。去年,他們與葉阿爸建立了聯(lián)系,在這里資助了一批學校和學生。在今年的一次作協(xié)活動上,李重光與佛山作協(xié)主席張況等經(jīng)過溝通,決定共同走進大涼山,再次開展愛心助學活動。佛山作家捐贈的書,已在我們出發(fā)之前通過物流發(fā)過去。由于張況有事未能成行,我和包悅這兩位常務副主席代表作協(xié)參加這次活動。在葉阿爸的積極聯(lián)絡下,本次走進大涼山的包括我們在內,還有北京、湖南的朋友以及當?shù)亓x工共14人。 大涼山很窮、很苦,我們來之前已經(jīng)得知這些信息。可是,到底窮苦到什么程度?我們心中沒底。 葉阿爸帶著我們掀開了這一頁。
4
在學校放下行李,我們馬不停蹄地走訪學生家庭。 這一走訪,讓我眼前一黑。 葉阿爸領我們去了一位82歲的大爺?shù)募摇K∥抑毖?,我還真不知道,原來家還會是這樣子的,或者說,原來這樣居然也是可以稱之為家的!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呢?就一些石片堆砌起來的一間低矮的房子!房間沒有窗戶,黑乎乎的,開了手機照明,也只是照到眼前一點點地方。待攝像機燈光開啟,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家徒四壁的房子里還有兩三張小板凳。十多平米的房子,集客廳、廚房、臥室于一身。我是農家子弟出身,幾十年來,也見過不少窮苦人家,可是,怎么也無法聯(lián)想,家,怎么可以窮成這樣! 大爺一見葉阿爸,親切地握過他的手,熱絡不已。葉阿爸告訴我們,大爺?shù)膬鹤釉?/span>12年前為采中草藥給母親治病,摔下懸崖死了,留下一對孫女。不久,大爺?shù)睦习槿ナ懒耍眿D帶著大女兒跑了,留下他一人拉扯小孫女。70多歲的大爺哪有這個能力?葉阿爸了解情況后,聯(lián)系熱心人士資助他們,使他的小孫女得以上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到初中,在甘孜州上學,每年寒暑假回家給爺爺打足半年的柴火。后來,大爺又負起了養(yǎng)育外孫女的責任,現(xiàn)在外孫女就在瓦崗村小學上學,同樣得到了葉阿爸的資助。這次探訪大爺,葉阿爸又送去了愛心人士捐贈給大爺?shù)馁M用,囑咐他好好將孫女培養(yǎng)好。 正在交談中,大爺?shù)耐鈱O女放學回來了。這個小姑娘,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樣膽怯,而是落落大方地與我們合影、交談,眼睛里閃著希望的光。這讓我心頗為慰藉。我想,有朝一日,當她走出大山時,一定會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5
從大爺家回來,我們回到學校,取行李,前往山區(qū)村民家住宿。這時候,天空下起了蒙蒙小雨,小雨過后,吹散了附近山頭的霧,皚皚白雪顯露出來。而也在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件堪稱悲催的事情:我們從廣東千里迢迢一路帶來的幾個睡袋不見了!因為早已知道這里生活條件艱苦,村民家里不能提供床鋪和被子,我們早早便每人備好了一個睡袋,原計劃在村民家里打地鋪?,F(xiàn)在不見了睡袋,立馬讓晚上的睡覺成了一個問題。葉阿爸安慰我們沒問題,學校老師也說晚上幫我們找被子,但我們心里還是打鼓:怎么會沒有問題呢? 我們沒有被睡袋問題影響,按計劃去到第二戶人家。這也是我們今晚將要住宿的人家。這家有四姐妹,父親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養(yǎng)育她們讀書成長。去年,四姐妹中的老大沈建英從衛(wèi)校畢業(yè),成了一名護士,拿上了國家工資,每月有一千多元,是這個家的榮耀。老二現(xiàn)在讀高中,老三讀初中,老四讀小學。我問沈建英,你現(xiàn)在出來拿工資了,你們家的問題算是解決了吧?沈建英輕輕地搖頭,說沒有,情況還是跟原來的一樣。因為老二升上了高中,老三升上了初中,都要到縣城去讀書,每人早餐3元,午晚餐各7元,每人每天的生活費至少要17元,老二因為讀高中,不屬于義務制教育,還要交學雜費,兩人加起來,每月要一千多元,她的工資相當于全給了這兩個妹妹了。還有最小的妹妹老四還在讀小學呢?所以,即便如她這樣,家里出了一個拿工資的人,仍然不能保證全家的開支,更何況其他貧困家庭? 沈媽媽并不能給這個家?guī)矶啻蠼?jīng)濟來源。因為海拔高達3000多米,種植非常受局限,土豆、玉米只能勉強夠吃,其他經(jīng)濟作物雖然還有一點,比如核桃、花椒,但是產(chǎn)量很小。雞雖然也可以養(yǎng),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根本賣不出去。這樣的條件下,四姐妹能夠得以順利讀書,不能不說是得益于捐資助學活動的開展。 我們在這家吃晚飯。所謂晚飯,就是土豆。我們早已了解清楚,這里的村民們一年四季就吃土豆,沒有菜,更沒有米飯。至于吃肉,那得等到春節(jié)和火把節(jié)的時候才行。平時家里或許也會有點臘肉,但那是預備招待最重要的客人的,平時是絕不動的。我們當然也算是客人,但我們一早就通過葉阿爸打過招呼,絕不搞特殊,就跟他們吃一樣的。所以,進得家門以后,就烤開了土豆??就炼购芎唵危驮趶N房兼廳堂兼臥室的房間中央挖一個小坑,稱之火塘,架上幾根柴火,將土豆放在四周烤熟,剝皮或者拍拍土豆上的灰塵就吃。 清炒土豆絲、醋溜土豆絲,這是我們在餐館里常點的菜。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城里人,吃點青菜土豆,自是一種享受。然而,在這里吃土豆,千萬不可做這樣的聯(lián)想,那是連自己都騙不了的。這里的土豆就是土豆,是一種非常難以下咽的食物,而且,由于一年四季都是吃的這個,難吃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記得小時候我也吃過紅薯,那是又燜又煮又熬稀飯,還夾帶著大米飯,當然還有菜,可每當吃紅薯時,仍然老大不情愿,常常是被迫吃,不得不吃。所以,一了解這里的情況,我立刻聯(lián)想到了小時候的吃紅薯。我太能體會那種無奈的滋味了。更何況,這里的土豆基本就一種吃法:烤著吃。 我們每人吃了兩個。雖然是頭回這樣吃,可我一點兒都不覺得這土豆香,完全沒有城里街頭烤地瓜的誘惑。觀察其他人的表情,似乎都跟我差不多。我一直問自己: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無奈,村民們才能讓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土豆又土豆? 不過,在這里,我們見識了農家孩子的勤勞和懂事。生火、烤土豆,整個過程中,就上小學的老四一個人忙乎,井井有條。期間,她媽媽給我們泡了一壺酥油茶,我們給她倒了一碗,她不接。我們勸她,她笑著接過了,卻最終沒有喝,愣是將那碗酥油茶不經(jīng)意地擱在了身后。這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讓我的眼眶瞬間發(fā)澀。 楊老師告訴我,他們的酥油茶都是用最便宜的茶葉制作而成的,有的擱上些酥油,也有的人家沒有酥油,就用豬油代替。即便這樣,酥油茶也不是普通的飲食品。所以,老四會有那么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聽楊老師的解釋時,我已經(jīng)走出門外。望著遠處的大山和腳下踩著的大山,我一句話說不出來。
6
山里的孩子愛學習。 葉阿爸和楊老師告訴我,由于交通不便,有些學生上學要走很久的路。去年以前,瓦崗村小學不能住校,有些學生每天要花6個小時翻山越嶺上學回家。磨子溝有兩兄弟,每天早上六點就從家里出發(fā),用3個小時爬一段極為險峻的羊腸小道上學,下午再順原路回去。葉阿爸說,那條羊腸小道非常陡峭,峽谷很深,一不留神就會釀成嚴重后果,村民們每年如果只在那條道上摔死幾頭羊或者牛的話,都會慶幸。所以,他都不敢走那條小道,甚至到了那里都不敢往下看,因為峽谷實在太深太陡了!而那些上學的小孩子,都是幾歲十幾歲的小孩子,卻為了上學,風雨不改地每天來回攀登! 我到了磨子溝,看到了那條險峻的羊腸小道。實際上,由于我們的住處在學校和磨子溝的中間,而我們只是走到了那條險峻小道邊上,并沒有真正攀登,等于是走了其中的一段,花了一個多小時。要走完全程,算能夠順利走完吧,以單程計,按照葉阿爸的測算,當在五六個小時。站在半山腰往下看,的確有些暈眩。好在我有過當偵察兵的經(jīng)歷,還算能夠站穩(wěn)。望著那條如同天梯般的羊腸小道,望著眼前那高高的、陡峭的山崖,我真的很難想象,對于幾歲、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才能每天堅持風雨無阻地攀上爬下? 這里有個小花絮??斓阶疃傅穆范螘r,與我們同行的一個個頭比我矮得多的小朋友挽著我的胳膊說,叔叔不怕,我扶住你,保證你沒事。我十分詫異。因為我本來就沒怕過,但我還是很感謝他,就跟他聊了起來。原來他就是那兩兄弟中的弟弟,叫周小杰,哥哥已經(jīng)考上中學到縣城讀書去了。他今年14歲,讀五年級,是班里的前三名,現(xiàn)在每天在那陡坡上攀上爬下6個小時的就是他??粗蔷鞯臉幼雍鸵桓必撠熑蔚膽B(tài)度,我高興地跟他合了個影。說實話,他的個頭比我15歲的兒子矮多了,但他自立的能力卻比我兒子強了不知多少!就我在峽谷處看到的險峻情形,如果換做我兒子,面對這個峽谷,不要說攀上爬下,恐怕看一眼都未必有勇氣! 山里的孩子不僅精明能干,而且特別淳樸善良,愛好學習。他們生活雖然艱苦,卻有很強的毅力和自信心,有一股對讀書的執(zhí)著。這里的村民雖然貧窮,但子女沒有輟學的,想盡一切辦法都要上學。艱苦的生活并沒有摧垮他們的意志。在課室里,他們瑯瑯的讀書聲響徹高原的天空,在操場上,他們的笑容寫在臉上,燦爛地洋溢著。我斷定,他們的心里孕育著一抹艷麗的希望。 我們一行的行李較多,孩子們非常主動地幫我們肩扛手提,笑呵呵地送我們到住處。望著孩子們小小的個子,我將自己的兩個包背著,沒敢讓他們幫拿,同時也有些擔心:這些小孩子們,能扛得動這些行李嗎?葉阿爸哈哈大笑:他們不僅扛得動,而且比你們走得快! 這些孩子們,正是山里的希望和未來!
7
從峽谷回來,讓我們大吃一驚的事情發(fā)生了——火塘上支起了一個鐵鍋,鍋里赫然飄著幾大塊臘肉!見我們回來,大嬸撈出臘肉,切開裝了一大碗請我們吃! 我不知道大嬸從哪里弄來的臘肉,或許是借的,或許是自家留著待客的——可是,無論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況,我們都絕對不能吃!所以,面對那碗臘肉,我們誰也沒有動過筷子,我們又吃了兩個土豆,填飽了自己的肚子。 但是,大嬸的這個動作,確實讓我感動了。我們不過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卻被當成了貴賓對待! 緊接著,一位不速之客闖了進來,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并把帶來的葵瓜子倒出來邀請我們吃。經(jīng)過介紹才知道,他是這個村的村長。他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再三感謝,并一再跟我們說抱歉,說村里的條件實在太差,不要說吃和住,連一個廁所都沒有,很對不起我們,希望我們諒解。我們連說客氣,本來就不是來這里享受的,并對他表示感謝。 村長介紹了村里的情況。說這里海拔高,自然條件差,很難一下子發(fā)展起來。所以,村里很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想辦法讓他們上學。去年,他還帶領村民自己動手,修起了一條簡易公路,與外界連接了起來,還是希望能夠盡量發(fā)展。村長一邊介紹,一邊利索地動手剝土豆皮,然后雙手恭恭敬敬地遞給我們吃。我們其實已經(jīng)吃飽了,可是,面對熱情的村長,我們還是每人又吃了一個土豆。 吃完土豆,村長神奇般地摸出一瓶酒,說:“你們來到這里,我很慚愧,沒有什么好招待你們的,就專門帶了家里種的葵瓜子來請大家品嘗。這瓶酒也是我剛才去買的,你們看還沒開,現(xiàn)在我敬你們酒!”我們還沒來得及阻止,村長把酒已經(jīng)打開了,倒在碗里,依次向我們每個人敬酒。我們幾個都是酒鬼,昨天晚上還在西昌喝了酒才上山的,到了山上,遇上這么冷的天氣,當然也是想要喝酒的,可是——我們怎么知道這瓶酒對于村長、對于這里的村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所以,面對村長的執(zhí)著和熱情,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淺淺地喝了一口,聲稱高原反應不能喝酒搪塞了過去。最終,那瓶酒轉了幾個圈,卻連三分之一也沒有喝到。 酒雖然沒真喝,但過程十分令我們感動。村長、嬸子和她的大女兒在敬酒的過程中給我們用藏語、彝族和漢族語言各演唱了一首歡迎、祝酒的歌,村長并用“扎西德勒”祝福我們。沈家是彝族,村長是藏族。村長擰來的那瓶酒是枸杞酒,雖然我們沒有真喝,但是那篝火,那氣氛,讓我覺得這酒實在是最好的酒! 一碗臘肉,一碟瓜子,一瓶酒,在佛山,在全國大多數(shù)普通人家,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提起來甚至會令人發(fā)笑。但是,在大涼山的一些村民家里,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東西。面對我們這些“遠方來客”,村民們把最珍貴的東西奉獻出來,體現(xiàn)出來的是他們的熱情、好客、感恩、友善、淳樸,當然,無需避諱,也有一份無奈。我們深深謝了!
8
不曾想到,我們在山上度過了刻骨銘心的一夜。 村長走后,嬸子家里人打掃完房間,圍著火塘給我們鋪上松針(松樹上的針葉)——這就是我們今晚的床了。還在山下的時候,葉阿爸就跟我們說過,晚上我們要枕著松針入睡。我當時還以為是類似于我的湖南老家那樣,在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干草,只不過這里沒有稻草,所以改用曬干的松針。誰知,等松針鋪上來時,才發(fā)現(xiàn)不是這么回事。所有的松針都是臨時從樹上采摘下來的,全是濕的,根本不可能起到暖和的作用,可能惟一的用途就是舒緩地板的堅硬。雖然大嬸準備了兩大筐松針,但是,在房間里鋪開之后,實際上厚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厚,所以,人一躺下,直接就觸到了地面的硬。 一塘柴火升起,房間里有了暖意。但是想起丟失了的睡袋,我們心中還是有些膽怯。畢竟,此時,我們周圍的山頭上還覆蓋著白雪呢,更何況,高原上晝夜溫差大,我們要相當于直接躺在地板上睡覺,考驗是明擺著的。商量了很多種睡法之后,已是十點多鐘,除我打算寫完當天的行程之外,同伴們都準備睡覺。畢竟,早上六點出發(fā),已經(jīng)連軸轉了十六個小時,誰都累了。 就在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幾個學生笑呵呵地抱著5床被子推開了我們的房門,說是從學校給我們騰出來的! 在上山之前,我們就知道,山里也好,學校也好,沒有多余的被子。這被子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 沒法細問。孩子們也不告訴我們,放下被子就一陣風地跑了。過后我們知道,盡管去年冠珠陶瓷捐過很多被子給瓦崗村學校,但是,學?,F(xiàn)有的被子并無多余。我們一個攝影的同事因為要上網(wǎng)處理圖片的原因,去學校工作到深夜,結果,張老師硬是讓出了自己的床鋪和被子讓他睡了一晚。我惟有一個心愿:這被子,可千萬不要是孩子們的被子啊,為了我們而冷到了孩子,那我們可就罪莫大焉! 有了被子,我們當然開心。但是很快,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由于地板太涼,我們的后背涼颼颼的。雖然有火烤著,但是,貼地的那一面始終冰涼,再大的火也沒用。而且,由于房間沒有窗戶,一燒起火來,煙霧就籠罩整個屋子,讓人鼻孔、喉嚨都受不了,只好把門又打開一條縫,這樣,嗖嗖的寒風又灌了進來。所以,看起來我們都圍著火塘而睡,實際上房間里并不溫暖。 王俊芳,新明珠陶瓷集團第一營銷中心市場部經(jīng)理,這個生完孩子才兩個月的女子,拖著尚未恢復好的身子昨晚從成都來西昌與我們匯合,我們休息的時候她還沒到。今天一早,我們起來的時候,她卻為我們安排好了早餐,接著又與我們一道出發(fā)跑了一天,此刻又累又冷,在被窩里直發(fā)抖,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此强蓱z的樣子,我提出把我的大衣給她蓋,她堅決不要,說誰都一樣冷。 我這時特想喝酒。可是…… 包悅不怕冷,但是怕煙,趁我們迷迷糊糊睡著時抽掉了火塘的柴火,結果,弄得我們的后半夜越睡越冷。最終,當天放亮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就是趕緊生起一爐大火,把自己前前后后給溫暖一番! 這一夜,我們五個人圍著火爐和衣而臥,誰都沒有睡好,但誰也沒有出現(xiàn)毛病,第二天起來后,個個精神似乎還不錯。洗臉刷牙后,再喝一碗大嬸煮的酥油茶,吃一個烤土豆,再出發(fā)時,又回復了狀態(tài)! 說實話,我們出發(fā)前就知道山區(qū)會比較艱苦,但也絕沒有想到,會艱苦到這樣的程度。這一夜,雖然平靜地過去了,但終生難忘。
9
山里孩子對山外的世界知道得實在太少了。 去年,學校曾組織一次討論,主題是我的理想。結果,絕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選擇教師和醫(yī)生。在他們眼里,這就是世界上最崇高和理想的職業(yè)了。他們想不起,除此以外,還有什么職業(yè)是他們所要追求的。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不知道世上還有高樓。以他們所見,三層高的房子已經(jīng)很高很高了。當葉阿爸告訴他們,外面還有100層高的房子時,他們驚愕得合不上嘴巴。他們實在無法想像,100層?!那是什么概念?房子怎么可能蓋到100層那么高呢! 為了開拓孩子們的視野,新明珠冠珠陶瓷專門撥出一筆費用,將葉阿爸多年來收集的90多幅字畫全部裝裱后帶到了山上,在三所學校進行了展出。葉阿爸一一介紹每幅字畫的作者和來歷,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生有很多種選擇。除了醫(yī)生、教師,還有作家、畫家、工程師、汽車司機、飛機駕駛員、乘務員等等。孩子們個個凝神靜聽,想象著大山外面的精彩。 后來,在倮波鄉(xiāng)九年制學校,當我用ipad給孩子們照相、攝影并回放給他們看時,他們那驚訝的神情讓我極度驚訝——這些被城里孩子用來玩游戲的普通電子用品在他們眼里是如此神奇和不可思議!孩子們里三層外三層地把我包裹起來開懷大笑,我也開懷大笑——笑聲背后是極度的震撼。 如果說ipad畢竟也算是一件較為像樣的電子用品了,那么,報紙——就是我們用來包裹書畫作品的報紙在他們眼里竟然也充滿了好奇,就令我很難理解了。當我們布置畫展把外面包裹的報紙拆下來時,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紛紛搶著報紙,很新奇、很專注地看著,有的甚至為搶到報紙看而互相追打!許多學生說,他們從來就沒有見過報紙! 這讓我異常地吃驚!我用ipad鏡頭將大山拉近又推遠,推遠又拉近——我搞不懂,就這么幾座高山,居然可以把山里山外的文明阻隔得這么遙遠,讓山里山外的人那么陌生! 為了讓山里的孩子見識更多山外的世界,葉阿爸想了很多辦法,冠珠陶瓷也想了很多辦法,他們也曾資助過一些孩子去長沙、深圳,甚至北京天安門去見世面,但是,對于大山深處龐大的未曾出山的群體來說,那只是極少的幸運兒。沈建英去了成都,那是因為她在那里讀衛(wèi)校。對于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山外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山區(qū)要改變面貌,必須讓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出大山,才能夠了解大山;走出大山,才能夠認識大山;走出大山,才能夠最終回來改變大山。 走出大山天地寬。
10
大涼山的彝族,是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他沒有經(jīng)歷過,資本主義社會,更是無從談起。1956年,新中國成立好幾年了,這里的奴隸制度才得到徹底廢除。從那以后,大涼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觀念日新月異??释x書,期待通過讀書改變自己、改變孩子、改變家鄉(xiāng)的理念植根于每一個彝族人的心中。 可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落后的發(fā)展方式,微博的經(jīng)濟收入,曾經(jīng)使得許多人的讀書夢想無法得到實現(xiàn)。高高的大山和貧瘠的土地曾經(jīng)讓他們最基本的理想一再擱淺…… 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愛心捐助下,大涼山的失學兒童越來越少了,大多數(shù)適齡孩子都跨進了學校的大門,圓了一個求學的夢。但是,跨進學校大門并不等于就可以真正成才——許多孩子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后,因為家境的貧寒,不得不外出務工,他們的學業(yè)隨著義務制教育的結束戛然而止…… 因此,改變貧窮,才是孩子們能夠順利讀書的根本保證。 但是,貧窮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孩子們的學業(yè),卻不能等到山區(qū)的面貌徹底改善之后再去進行。這就需要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們更多地關注大涼山,在大涼山貧窮落后面貌的改變過程中,對大涼山伸出更多援手,讓更多孩子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擁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早日成才,建設家鄉(xiāng)。 這次,我們從大涼山走過,冠珠陶瓷慷慨解囊,為246個孩子盡了一些應有之力。我們知道,這些力度是有限的。在大涼山廣袤的高原上,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庭。我在這里寫出我的見聞和感受,為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大涼山,關心大涼山,為大涼山的孩子們獻出自己的愛。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大涼山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短短幾天的時間,我當然未能深刻地讀懂大涼山,我對大涼山的認識還非常膚淺。所以,在揮別大涼山時,我對那里的人們說,我還會再來的?;氐椒鹕胶?,我又跟朋友們說,我還會再去的,有朋友立刻表示我再去時要與我同行。 因此,我將這篇文章的標題定為《走過大涼山》。我想,這次只是走過,而已。下次,如果能夠深度了解和理解大涼山,再寫續(xù)篇《閱讀大涼山》。
2014年4月2日 |
|
|
來自: 昵稱22434031 >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