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中醫(yī)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論述。意思是說飲食不當,脾胃功能失調(diào),可以直接影響人的睡眠。因為脾氣虛弱,心神得不到充足營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失眠和心慌心悸,癥見面色無華、舌色淡白、脈細。治療上應采取按摩、服中藥并采用藥膳調(diào)理脾胃、養(yǎng)血安神,可使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癥狀得以痊愈。 作者:主任醫(yī)師 呂斌 1.按摩+歸脾湯內(nèi)服 對心脾兩虛不寐癥,可用按摩加中藥調(diào)理?;颊呖擅咳瞻茨?nèi)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太白穴兩次,艾灸心腧、脾腧穴一次。中藥內(nèi)服歸脾湯或歸脾丸。歸脾湯方劑如下: 黨參12克、白術12克、黃芪20克、當歸18克、茯神15克、遠志8克、酸棗仁15克、龍眼肉12克、生姜10克、紅棗10克、木香(后下)6克。 歸脾湯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的功效。方中以黨參、白術溫補氣健脾;當歸、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酸棗仁、茯神、遠志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以防補益氣血藥膩滯礙胃。中藥內(nèi)服10天左右。 2.藥膳調(diào)理方 (1)桂圓蓮子粥:桂圓10枚,蓮子15克,糯米30克。加水煮粥,長期服用。蓮子能養(yǎng)心安神、補脾益腎,與桂圓合用,共奏養(yǎng)心益脾之效。 (2)二參歸芪粟米粥:黨參、黃芪各15克,當歸、酸棗仁、甘草各10克,丹參、當歸、酸棗仁10克,粟米10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枚,冰糖適量。先將黨參等7味中藥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毫升,煎半小時,2次混合,去渣留汁于砂鍋中;再將桂圓肉洗凈、大棗去核,與粟米一起放入,用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分2次早晚乘溫空腹服,每周服2~3劑。 (3)豬心茯苓遠棗粥:豬心1具,茯苓、遠志、酸棗仁各5克,粳米100克,姜絲、麻油、精鹽、味精各適量。豬心剖開,洗凈切薄片;三藥分別洗凈,同裝于紗布袋中,扎緊袋口。粳米淘凈,加水1000毫升,大火燒開后,加入豬心、藥紗袋和姜絲,轉用小火慢熬成粥,取出藥紗袋,下精鹽、味精,淋麻油,調(diào)勻。分2次早晚乘溫空腹服,每周服2~3劑。 (4)柏子仁蜜棗粥:柏子仁15克,大米60克,蜂蜜20克,大棗適量。將柏子仁去殼搗碎,加水同大米、大棗一起煮粥,快熟時兌入蜂蜜即可。每日1次,臨睡時服食,連服7~10天。 (5)朱砂煮豬心:豬心(剖開)1個,朱砂3克。將朱砂放入豬心內(nèi),用線扎好,煮熟去藥食之。適用于心脾兩虛之不寐,這是民間治療失眠常用的藥膳。 (6)桂圓蓮子飲:蓮子肉30個,桂圓肉30克,白糖適量,煮熟服用,效果良好。 來源:《健康指南》2012年第3期[食療藥膳]第60頁,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