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考略 (十六畫)
陳廷煒(清)
十六畫
儒:左儒之后?;蛞匀逯笠詾槭?。
冀:[路氏]「唐堯后有冀氏」。望出渤海。[姓纂]晉大夫冀芮食采于冀。其子孫后以為氏。
器:鐘鼎款識(shí)。商有器市尊。薛尚功曰?!钙?。姓也。市。名也」。望出河南。
噲:[辯證]燕王噲之后為氏。
壁:[辯證]齊壁司徒之后有為氏。
奮:[姓纂]高辛氏才子八元伯奮后。[路史]「楚公族有奮氏」。望出楚郡。
:與莘同。有?。國(guó)名。湯妃有?氏女。生太丁。見[漢書古今人表]。后以為氏。
學(xué):見[姓苑]。張澍云:出自學(xué)校官著之后。
導(dǎo):見[姓苑]南北朝有導(dǎo)龍。官華州刺史。
:即隗氏。
廩:周官人廩人之后。以官為氏。
廩丘;[英賢傳]齊大夫廩丘子。其先以所食邑為氏。[路史]炎帝之后。
廧:見墻字注。
彊:[路史]禺彊氏后有彊氏。[潛夫論]「彊氏姜姓」。望出天水。一云。彊即強(qiáng)字。舊分二族非。又略陽氐。多強(qiáng)氏。為碩族。蜀漢時(shí)強(qiáng)端之后。見[十六國(guó)春秋]。
彊梁:[潛夫論姓氏志]。鄭共叔之后為彊梁氏。
憑:[姓考] 夔子國(guó)有憑氏。望出馮翊。又夫蒙氏改為憑氏。一云。古讀馮為憑。憑馮或一姓。
憲:[路史]魏康叔后。[急救篇注]。「憲氏之先。本為周之布憲。司寇之屬。其后以為氏」。望出河南。
憲丘:即獻(xiàn)丘。以所居地為氏。
戰(zhàn):[姓氏尋源]「畢戰(zhàn)之后。又或主戰(zhàn)陳之官。以官為氏」。后漢有諫議大夫戰(zhàn)兢。五代有戰(zhàn)貽慶。
操:見[姓苑]。望出鄱陽。漢有操乘。隋有操天成。鄱陽人。
據(jù):[潛夫論]宋微子后有據(jù)氏。
整:[路史]「晉曲沃后有整氏」。一云。殷王整之后。
暨:[姓考]「大彭之裔封于暨。因以為氏」。望出馀杭。渤海[鼠璞] 暨為概姓所改。[晉丘衍學(xué)古篇]。暨艷之暨音姞。
曇:為瞿曇氏所改。望出河南。
曉:見[姓苑]。明有曉枝。為墊江縣丞。
樹:犬戎姓。周穆王時(shí)有犬戎樹敦。見[國(guó)語]。望出河南。又后魏樹洛干氏改為樹氏。見[魏書官氏志]。
樹洛干:吐谷渾之后有樹洛干氏。后改為樹氏。一作樹若干氏。
撖:[廣韻] 撖音檻,姓也。[通志氏族略]望出河內(nèi)。
橋:[唐書世系表]。橋。姬姓后。[急救篇注]「黃帝葬橋山。群臣守冢不去者為橋氏」。望出梁國(guó)。又西域有拘彌王橋塞提。
橫:[旬子成相篇]?!笝M革佐禹」。橫姓當(dāng)始此。[風(fēng)俗通]「韓王子成。號(hào)橫陽郡。其后為氏」。望出滎川。
歷:[姓氏尋源]當(dāng)為狄歷氏之后。
澤:見[姓苑]。一云。居于澤者。以所居者為氏。符子有澤火。又或居于澤州者。以邑為氏。
澧:見[姓苑]或居于澧水之濱。因以為氏。望出武陵。
澹:讀平聲?;蝈E_(tái)氏所改。又唐啖鱗逼武宗諱。改寫澹氏。
澹臺(tái):以地為氏??鬃拥茏佑绣E_(tái)滅明。
激:[姓纂]「齊太史激之后」。一云。宜為激里之后?;蛞喑鲇诩す?。
濂:漢有濂汝。見[印藪]。
濁:[辯證]「濁水在齊郡歷鉅山。以水為氏」。一曰。穆天子傳有濁鰩氏。濁為濁鰩氏之后。望出京兆。
潞:[路史]潞同路。參廬之封。[通志氏族略]「赤狄別種隗姓。子爵。晉滅之。子孫以國(guó)為氏」。望出內(nèi)黃。
熾俟:回紇葛邏祿有三族。二曰熾俟。見[唐書]。
燕:出自姬姓。召公奭封于北燕。后以國(guó)為氏。又南燕姞姓。黃帝之后。其國(guó)先亡。亦以為氏。此異姓而同氏者。望出上谷。范陽。見[通志氏族略]。又鮮卑有燕氏。見[后漢書鮮卑傳]。
獨(dú):見[姓苑]。又張姓。[通志氏族略]「獨(dú)氏出自北蕃右賢王劉去卑」。望出高陽。
獨(dú)吉:金姓。望出隴西。
獨(dú)孤:[唐書世系表]「其先本姓劉。出自漢光武子沛獻(xiàn)王之后。裔孫度遼將軍進(jìn)伯?dāng)]匈奴。囚之獨(dú)山下。生尸利單于。為谷蠡王。號(hào)獨(dú)孤部。河南人。初以其部為氏」。望出高陽。
獨(dú)孤渾:答北姓。后改為杜氏。見[魏書官氏志]。
獦:[太平寰宇記] 獦。音獵。犬戎之姓。唐貞觀所定坻丘六姓。其一曰獦氏
璞:明有璞俊。以舉人任知縣。
璞陽:望出陳留。漢有長(zhǎng)沙太守璞陽逸。
甌:[路史]「越王無疆之后有甌氏」。望出平陽。
廬:[通志氏族略] 「系出姜氏。齊文公之子高。高之孫傒食采于廬。因邑為姓。又廬蒲氏出自桓公。亦為廬氏」。望出范陽。「又后魏莫廬氏改為廬氏」。復(fù)去草改為廬氏。又吐伏廬氏改為盧氏。并見。[魏書官氏志]。
盧奴:濟(jì)陽人有此姓。見[廣韻]。[漢書地理志]「盧奴??h名。屬中山」。是以縣為氏。
盧伽:西域有盧伽氏。見[唐書郝處俊傳]。
盧門:[路史]齊大夫后有盧氏。
盧蒲:姜姓。齊桓公之后。見[通志氏族略]。望出齊郡。
瞞:[風(fēng)俗通]「瞞氏。荊欒之后。本姓蠻。其支裔隋音變改為瞞」。一云。長(zhǎng)狄鄋瞞 后。望出荊南。
磨:[逸周書]陳本命伐磨。[路史國(guó)名記]「#。商時(shí)侯國(guó)」。#磨通。是以國(guó)為氏。
磨離:吐蕃首領(lǐng)之姓。見[唐書]。
穆:[姓纂]宋穆公之后。支孫以謚為氏。[路史]「穆。炎帝之后。望出河南。又后魏丘穆氏改為穆氏」。見[魏書官氏志]。
穎:見滎字注。
筑:系鮮卑郁筑鞬之后。見[三國(guó)魏志]。
篤:見[姓苑]明有篤自誠(chéng)。為順義縣丞。
糗:漢有糗宗。見[風(fēng)俗通]或其先生糗糧之官。因以為氏。望出河間。
縉:出古帝魁縉云氏。
縉云:古官名。黃帝以云紀(jì)官。夏官為縉云氏。見[服虔左傳注]。后以為氏。
滕:[路史]叔繡之后有湯氏。又有滕氏。
縣:[路史]康叔之后有縣氏。又楚后有縣氏。[通志氏族略]縣氏??h氏其先有為縣大夫者。望出扶風(fēng)。
縣孫:[路史]楚公子有縣孫氏。
耨:一作?[姓考]廣信有耨氏。其先本姓陸。避仇改姓耨。望出信都。
耨盌溫敦:金姓。阿補(bǔ)斯水人。
膳:[詩]。仲允膳夫。[鄭箋]「仲允。字也」。人表作膳夫仲述。膳氏當(dāng)為仲允之后。[姓纂]掌膳羞之官。其后為氏。
#路史][斟姓有#氏。又有尋氏]。#氏當(dāng)為尋氏所改。
興:[路史]衛(wèi)后有興氏。又[北史慕容白曜傳]?!改饺菔掀坪?。種族仍繁。天賜末。頗忌而誅之。時(shí)有免者。不敢姓慕容。皆以興為氏」。望出武都。
蒍:[辯證]「蒍出羋姓。楚公族大夫食邑于蒍。因以為氏」。按蒍與薳為一姓。參看本書薳字馮條。
蕃:即藩氏。公高之后。后漢書黨錮傳有蕃響。
蕳:望出淮南。漢有蕳忌。官中尉。
蕢:與蒯同音。即蒯氏。今臨海有此姓。見[辯證]。
蕩:出子姓。宋桓公御說生公子蕩。其孫以王父字為氏。見[姓考]望出睢陽。
#:[路史]小邾字后有#氏。
融:[世本]祝融氏之后。
衛(wèi):周文王子康叔封于衛(wèi)。后因?yàn)槭?。望出河?xùn)|。陳留。見[廣韻]。又昌黎鮮卑有衛(wèi)姓。[見后燕錄]。
衡:[風(fēng)俗通]阿衡伊尹之后。子孫以官為氏。又[姓譜]?!冈B敗后。支孫避于衡山。改為衡氏」。望出汝南。
衡伯;[風(fēng)俗通]伊尹之后。
禤:亦作 禤音達(dá)。望出南越。[通雅] 禤音喧。廣東多此姓。
覩:金有覩令狐。賜姓為和速嘉氏。
覩斯:戰(zhàn)國(guó)魏策有覩斯贊。注引春秋后語作堵師。是覩斯即堵師也?;?yàn)槎聨熓逯蟆?nbsp;
親:[見[姓纂]。周末有親弗。齊人。相秦。
諤:[姓氏尋源]即鄂氏。漢鄂千秋。亦作諤千秋。西夏有諤氏。
諫:周禮有司諫。子孫以官為氏。望出歙郡。
諶:[姓苑]陶侃木諶氏。今南昌多此姓。張澍云?!附駮x書作侃母湛氏。系譌字」。望出豫章。
諸:春秋時(shí)魯有諸邑。大夫食采其地者。子孫以為氏。望出瑯邪?;蜓蚤}越王無諸之后。見[姓考]。又五代周諸葛十朋。當(dāng)陳橋兵變后。易姓諸。隱于會(huì)稽山。是今會(huì)稽諸姓。出自諸葛。
諸兒:[路史]齊后有諸兒氏。
諸將:[路史]楚有諸將氏。
諸梁:[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后。食邑諸梁。因以為氏。
諸御:[姓考]「齊簡(jiǎn)公臣諸御鞅后」。一云。以關(guān)為氏。齊楚均有諸御。掌君所御之器服飲食諸事。
諸葛:[吳書]其先葛氏。為瑯邪諸縣人。后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諸者。時(shí)人謂徙居者為諸葛氏。因氏焉。[風(fēng)俗通]「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非罪而誅。漢文追錄其孫風(fēng)諸縣侯。因以為氏」。望出瑯邪。
諸稽:彭祖后別封。越有諸稽郢。[國(guó)語]彭姓諸稽。則商滅之。[注]彭祖后別封。[路史]「諸暨氏。彭姓分也」。是諸稽即諸暨氏。
諾:見[姓苑]。一云。漢書匈奴傳有諾水。顏?zhàn)?。諾真水也。當(dāng)以水為氏。
謀:[風(fēng)俗通]「周卿士祭公謀父后」。望出管城。
謀落:回紇葛邏祿有三族。一曰謀落。見[唐書]。
謁:古謁者。以官為姓。望出汝南。漢有汝南太守。謁瓊。
謂:[姓氏尋源]「夏王赫連定之弟謂以代之后」。望出開封。
豫:[呂覽高誘注]。晉畢陽之孫。因族以為氏。
貓:[寰宇記]巴陵郡四姓有貓氏[通雅]。湖廣江鄂岳三州人尚有貓姓。
賴:[風(fēng)俗通]「春秋時(shí)有賴國(guó)。其后以國(guó)為氏」。望出滎川。南康。河南。
蹄:[路史]蹄姓出于銅鞮。
輸:淮南子有輸子陽。是漢姓。又西域匈奴部亦有輸氏。輸僰是也。一作榆僰。
遴:見[姓苑]。一云。古位吝字。又掄才遴選?;蛉〈肆x為姓。
遵:見[姓苑]。
遷:見[姓苑]一云。毛伯遷之后。以名為氏。
遺:[辯證]。周禮地官有遺人。其后以官為氏。又[急就章]魯季氏家臣南遺之后。
遼:[路史]宋微子后。
鄴:以邑為氏。
鄵:操去聲。[姓纂] 鄵姓。以邑為氏。
鄶:祝融之后。妘姓所封。地在溱洧之間。為鄭武公所滅。見[說文]。子孫以國(guó)為氏。望出新鄭。
錡:殷民七族有錡氏。見[左傳]。
錢:[姓譜]彭祖之孫孚。為周錢俯上士。因以官為氏。望出彭城。下邳。吳興。
錦:出于錦官之后。
錫:[辯證]「春秋鄭宋之間。有隙地六邑。其一曰錫。宋人城之。以處元公之孫。其后以地為氏」。望出樂安。又漢世西域有錫姓。錫光是也。
錫我:[路史]太岳后有喜錫我氏。
錫理:宋勃泥國(guó)王姓錫理氏。見[宋濂集]。
錯(cuò):雌郝切。[世本]宋有大夫西鄉(xiāng)錯(cuò)。后為氏。
閻:[唐書世系表]周武王封太伯曾孫仲奕于閻都。因?yàn)槭稀通志氏族略]「晉閻邑大夫。以邑為氏」。望出天水河南。
閼:音遏。[路史]高辛氏子閼伯之后。有閼氏、遏氏。
隋:[世本]隋作笙。[注]「女媧臣」。隋姓當(dāng)出此。春秋時(shí)有隋國(guó)。楚滅之。有隋氏。見[路史]。[潛夫論]。士會(huì)食采隋。古氏隋。望出河內(nèi)。
雕:考工雕人之后。又漢時(shí)匈奴罕幵均有雕姓。如雕延年。雕庫是。并見[漢書]。
霍:文王霍叔武之后。以為氏。望出太原。河?xùn)|。見[廣韻]。又[寰宇記]。唐貞觀定果州武都郡七姓。一曰霍氏。
霍里:居于霍里以為氏。見[琴操]。
#:古文陰字。[路史]陰康氏后有#氏。一作霒。
韰:音械。漢時(shí)北海都昌有此姓。見 [泰山都尉孔宙碑]。
頭:見[姓苑]。張澍云:晉文公之豎頭須。頭氏或出此。
頹:[姓源]周大夫頹叔之后。
頻:頻陽。秦地。當(dāng)以邑為氏。望出酒泉。
頻嘉:[寰宇記]婆利國(guó)王姓頻伽。隋大業(yè)劇唐貞觀時(shí)來朝。
馀:[路史]吳后有馀氏。又云:「越王無疆之次子蹄守歐馀亨之陽。有馀氏」。望出雁門。
馀推:[路史]楚公族有馀推氏。
駮馬:[容齊隨筆] 「后漢時(shí)有駮馬少伯」。一云。當(dāng)以中曲山之獸為姓。否則系駮馬國(guó)之人以國(guó)為氏。
駱:[姓苑] 「齊太公后有公子駱」。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望出內(nèi)黃。會(huì)稽。[史記]。惡來革之玄孫曰大駱。子孫以名為氏。[魏書官氏志]。佗駱拔氏。后改為駱氏。
駱雷氏:代北人姓有駱雷氏。見[復(fù)姓錄]。
鮑:戲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時(shí)杞公子有仕齊者。食采于鮑。因以命氏。見[姓苑]。望出上黨。泰山。東海。河南。又后魏俟力伐氏改為鮑氏。見[魏書官氏志]。
鮑丘:以地名或水名為氏。[水經(jīng)注]鮑丘水出塞外。
鮑俎:代北復(fù)姓。見[魏書官氏志]。
鴟夷:[風(fēng)俗通]范蠡適齊為鴟夷子皮。后人以為氏。
鴨:[太平寰宇記]魏郡五姓有鴨氏。
鴘:即弁氏。見[博古圖]。
黔:[路史]「衛(wèi)康叔后」。望出齊郡。
墨怡:[路史]「禹有天下。封炎帝之后于怡以紹列山氏。是為墨怡氏」。一作墨臺(tái)。張澍云。默即墨。古字通。默怡。即墨臺(tái)。禹封姜姓后于臺(tái)。是為默臺(tái)。
默容:見[復(fù)姓錄]。
龍:舜納言龍之后。見[廣韻]或曰。出于御龍氏。望出武陵。天水。又牂牁大姓。有龍氏。見[華陽國(guó)志]。且彌王焉耆國(guó)王均龍姓。見[北史]。龍丘;[姓苑]「少昊之裔」。望出吳郡。一云。因龍丘山為氏。見[東觀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