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況下,北方地區(qū)春季放魚種的時間,應在水溫回升到16℃后。其技術(shù)要點如下: 一、清塘消毒。消毒應在投放魚種前10天,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方法有兩種:一是干塘法,將魚塘中的水抽掉,只留下12厘米淤泥,每畝用生石灰150~200斤,或用含氯30%的漂白粉10~12斤,兌水全池潑灑;二是帶水法,在魚塘水深1米的情況下,每畝用生石灰320斤,或用含氯30%的漂白粉22~25斤,兌水全池潑灑。 二、投施基肥?;室匀诵蠹S為好。老魚塘每畝水面少施,新魚塘應適當多施。以增加肥力。 三、選好魚苗。1、看體色??呆~種是否群體顏色相同,體色鮮嫩;2、群體組成??呆~種是否大小整齊,身體肥滿,光滑而不拖泥;3、活動能力。如果將手或木棒插入苗盤中間,使魚苗受驚,好魚苗四處迅速奔游;4、逆水流動。用手或木棒攪動魚水體,使水產(chǎn)生漩渦。好魚苗能沿邊緣持續(xù)逆水游動;差魚苗則不能,有的甚至伏底不動;5、流水掙扎。將魚苗舀在白瓷盤中,把水倒掉,好魚苗會強烈掙扎,頭尾彎曲成圓形狀;差魚苗則無力掙扎,僅頭尾顫抖。普通魚苗的規(guī)格最好為:草魚0.4~0.75公斤,鰱魚和鳙魚長度13~20厘米,鯉魚和鯽魚長度9~12厘米左右。特種魚的規(guī)格也應大一些。 四、掌握密度。采用多種魚混養(yǎng),密度要適宜,不可過密。每畝水面放養(yǎng)魚苗的數(shù)量,要因地、因塘制宜,靈活掌握。普通魚苗混養(yǎng),各種魚所占的比例應為:鰱魚50%~60%,鳙魚15%,草魚10%,鯉魚10%,鯽魚、鳊魚為5%~10%。 五、安全管理。魚苗在捕撈、運輸中難免受傷,下塘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隨著池塘水溫回升,魚類活動量增大,需投喂精飼料,同時管理工作要跟上,千方百計奪取高產(chǎn)。 |
|
|
來自: 燕兒cf > 《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