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史第十五卷登覽志 敘曰:曷志乎登覽也?志古今人登覽者之文,若歌、若詩、若序記是也。嘗聞丘壺子日,務(wù)外游不如務(wù)內(nèi)觀,故列子自以為不知游。而眉山蘇子日,人所遇,役於事者常多游,於物外者常少。由斯以談,游何容易。偉哉、泰山之游乎。躋日觀月觀之高峰、可以俯仰宇宙,探龍文虎阜之奇石,可以磨礪壯懷,臨天紳圣水之飛泉,可以澡溉精爽,尋呂公婁敬之幽洞,可以呼吸姻霞,豈謂外游非內(nèi)觀之助耶?要以弧矢四方之志、高人達(dá)士之懷,古今一也,其間游而能言者,暢布於篇章,即巖壑秀偉萬狀,若燴入丹青然,而且寄興高遠(yuǎn),飄飄然有不局於山水問者,彼豈徒以娛耳目,為解騁詞翰,為富乎玩物適情,固內(nèi)觀者所不廢也。宣圣丘陵作歌,千載絕唱,是用冠諸編簡,永耀山靈。漢魏而下,以迄於今,則皆循世次錄焉。 詩歌 周 孔子丘陵歌 登彼丘陵,為施其阪。仁道在邇,求之若遠(yuǎn)。遂迷不復(fù),自嬰屯賽。喟然面顧,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根棘克路,膠之無綠。將伐無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嘆,涕實(shí)潺湲。 曳杖消搖於門歌日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見《禮記□檀弓》。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蓋寢疾七日而沒。右曳杖歌,本非為登覽作也,然觀此則知吾夫子蓋以泰山自處,故并錄之。 漢 張衡四愁詩之一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一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yuǎn)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魏 曹植飛龍篇 晨游泰山,蕾買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樓復(fù)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bǔ)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驅(qū)車篇 驅(qū)車揮駑馬,東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專其名。隆高貫云蛻,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問置一二亭。上有涌醴泉,玉石揚(yáng)華英。東北望昊野,西眺觀日精。魂神所系屬,逝者感斯征。王者以歸天,效厥元功成,歷代無不遵,禮記有品程。探策或長短,唯德享利貞,封者七十帝,軒皇元獨(dú)靈。飧霞漱沆淦,毛羽被身形。發(fā)舉蹈虛廓,徑庭升窈冥。同壽東父年,曠代永長生。 仙人篇 仙人攬六著,對傳泰山隅。湘娥村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獻(xiàn)神魚。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飛騰瑜景云,高風(fēng)吹我軀,迥駕觀紫微,與帝合靈符。聞闔正嵯峨,雙闕萬丈余。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驅(qū)風(fēng)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岳問,人生如寄居。潛光養(yǎng)羽翼,進(jìn)趨且徐徐。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晉 陸機(jī)泰山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yuǎn),層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方集百靈。長吟泰山側(cè),慷慨激楚聲。 王凝之妻謝氏泰山吟 峨魄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fù)非匠,云構(gòu)發(fā)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巖斯宇,可以盡天年。 宋 謝靈運(yùn)泰山吟 泰宗秀維岳,崔幸刺云天。炸愕既臉?biāo)裕|石輒遷綿。登封座崇壇,降禪藏肅然。石問何腌藹,明堂秘靈篇。 唐 李白泰山吟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馬跡遠(yuǎn)碧峰,于今滿青苔。飛流灑絕蠟,水急松聲哀。北眺愕幛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玉女四五人,飄諷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自侔葜?,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捫蘿欲就語,卻掩青云關(guān)。遺我烏跡書,飄然落巖問。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首開云關(guān)。精神四飛揚(yáng),如出天地問。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yuǎn)山。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偶然值青童,綠發(fā)雙云鬃。嘆我晚學(xué)仙,蹉跎凋朱顏。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jīng)。吟誦有所得,眾神衛(wèi)我形。蕾買行信長風(fēng),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瞑。海色動遠(yuǎn)山,天雞已先嗚。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搖空碧。千峰爭鉆聚,萬壑絕凌歷。緬彼鶴上仙,去無云中跡。長松入云漢,遠(yuǎn)望不盈尺。山花異人問,五月雪中白。終當(dāng)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獨(dú)抱綠綺琴,夜行青山月。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fēng)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fā)。寂聽娛清暉,王真連翠微。想象鸞鳳舞,飄諷龍門衣。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jī)。明晨坐相失,但見五云飛。 送范山入歸泰山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問,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右詩刻石本州會真宮內(nèi),其碑四方,其字古篆甚古雅可玩。 杜甫望岳 岱宗夫何如,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庾訾入歸烏。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劉禹錫送東岳張煉師 東岳真人張煉師,高情雅淡世間稀。 堪為烈女書青簡,久事元君住紫微。 金縷機(jī)中拋錦字,玉清壇上著霓衣。 云衢不用吹簫伴,柢擬乘鸞獨(dú)自歸。 李義府雋州過叔封禪 天齊標(biāo)巨鎮(zhèn),日觀啟崇祠。喜堯臨渤懈,隱磷控河沂?!?建岳誠為長,升功諒在茲。帝猷符廣運(yùn),玄言暢文思。飛聲總地絡(luò),載化撫乾維。瑞策開珍鳳,禎圖薦寶龜。東后方四覲,西都導(dǎo)六師。天駕移星苑,揚(yáng)早馭風(fēng)司。沸鼓喧平陸,疑蹕靜通逵。汶陽馳月羽,蒙陰警電輜。巖花飄曙輦,峰葉蕩春旗?!?石閑環(huán)藻衛(wèi),金壇映鮪帷。三始貽遐既,萬歲受重厘。非質(zhì)陶恩獎,趨邊奉軒墀。觸網(wǎng)淪幽裔,乘徽限明時。周南昔已嘆,那西今復(fù)悲。 蕭楚才奉和展禮岱宗 拂漢星旗轉(zhuǎn),分霄日羽明。將追會阜跡,更勒岱宗銘。林戈咽濟(jì)岸,獸鼓震河庭。葉箭凌寒嬌,烏兮望曉驚。已降汾水作,仍深迎渭情。 薛克構(gòu)奉和展禮岱宗 龍圖冠胥六,鳳駕指云亭。誹姻泛濟(jì)浦,綠字啟河汀。畫裳晨應(yīng)月,文戟曙分星。四田巡揖禮,三驅(qū)道契經(jīng)。行欣奉萬歲,竊撲偶千齡。 盧照鄰登封大鋪歌 日觀仙云隨鳳輦,天門碧雪照龍衣。 繁弦綺席方終夜,妙舞清歌歡未歸。 呂洞賓書王母池 昔日曾游此,如今九十春。紅塵多少客,誰是識予人。 再書王母池 昔年留字識曾來,事滿華夷遍九垓。 無賴絞兒知我字,故留綜跡不沉埋。 右詩刻石本州會真宮內(nèi),相傳呂洞賓手筆也,玩之近是。. 宋 范致沖呂公洞 朝游北海暮瀛洲,仙佩何年到此游。 安得相從問丹訣,春風(fēng)同醉岳陽樓。 竹林寺 竹林深處有招提,深掩禪關(guān)過客稀。 檐卜花開春欲暮,泠泠鍾磬白云低。 日觀峰 岱岳東南第一觀,青天高聳碧臜阮。 若教飛上峰頭立,應(yīng)見陽烏浴未乾。 查道登岱 凌空迭蟑絕凡埃,青帝高居絳節(jié)開。 捧出海天紅日近?近將蓬島碧霞來。 石問閃爍迎陽洞,王簡光華封禪臺。 一自祥符里祀后,太平頂上最崔巍。 道仕宋為龍圖學(xué)士,有孝行,見孝順事實(shí)。 梅圣俞登泰山日觀峰 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金溶。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正是刺我目,鉆集如劍鋒。照曜萬物興,磨滅萬物兇。草木既無命,必聞石問松。當(dāng)時一避雨,安得大夫封。人而茍不遇,抱簡誦六龍。 王欽若登泰山 四顧無云道路開,黃麾迎從六龍來。 三神合祭光千古,萬旅傳呼動九垓。 幽烏似通昆板信,真松深隱楝梁材。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門十二回。 元 王奕和元遺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張 真人 訌右書生枉白頭,杖華始得此山游。 手摩紅日登三觀,袖拂黃??淳胖荨?br> 泰山 宸齊機(jī)魯辟天關(guān),左右微垣列兩班。 大展明堂俱翕受,黃河?xùn)|畔少游山。 茂陵封禪壇 祥符天子舊明堂,秦漢登碑宿草荒。 人世已非壇尚在,摩掌老淚濕斜陽。 漢相 膚剝心枯歲月深,孫枝已解作龍吟。 烈風(fēng)吹起孤高韻,猶作峰頭梁甫音。 孫明復(fù)石守道祠堂 師生高占二山名,千載誰云道義輕。 岳府相林風(fēng)雨夜,瑯然猶帶讀書聲。 杜仁杰天門鉛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jīng)構(gòu)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元?dú)饬眩瑑蓛x具,五岳峙,真形露。惟岱宗,儼箕踞,仰彌高,屹天柱。浩千劫,空來去,誰為鑿,起天慮。匪斤斧,乃祝詛。一家開,達(dá)底處。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日車反,慘曦馭,六龍頹。莽回玄,踏此往。嘉無數(shù),無懷下。兵型措,七十君。接鑾轄,圣道熄。彝偷教,揖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象緯森,救訶護(hù),朝百靈。由茲戶,金璀璨。朱問布,九虎蹲。萬夫怖,我欲叩,合者怒,辟何時。坦如故,封冕流。獲控怨,豁蒙蔽。泄塵霧,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額血嬋,帝聰悟,崖不磨,蒼壁堅??涛毅?,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元遺山登岳 泰山天壤問,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天門一何高,天險若可階。積蘇與累塊,分明見九垓。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秦皇增威靈,茂陵亦雄才。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古今一俯仰,感極令人衰。奇探忘登頓,意愜自遲回。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鸚嗚登日觀,四望無氛霾。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堆。平生華嵩游,茲山未忘懷。十年望齊魯,孤云拂層崖。青壁落落云問開,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鬼。祖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 段輔題李白泰山觀日出圖 岱宗郁郁天下雄,謫仙落落人中龍。 茲山茲人乃相從,氣奪真宰愁豐隆。 玉堂一任云霧封,長嘯飛渡秦皇松。 夜呼日出滄海東,再為斯世開鴻蒙。 鈞天帝君深九重,醉舞踏碎青芙蓉。 天孫玉女為斂容,卻視五岳秋毫同。 長鯨一去不復(fù)逢,乾坤萬里號秋蟲。 當(dāng)年咳唾留絕峰,至今樹石生香風(fēng)。 我欲追之杳無綜,不意邂逅會此中, 屋梁落月依然空。 張養(yǎng)浩登岳 風(fēng)云一舉到天關(guān),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姻九點(diǎn),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句,滿空笙鶴下高寒。 徐世隆紀(jì)夢 我夢天倪子,同登日觀峰。骨疆清似鶴,步律老猶龍。方外無官府,堂中有岱宗。仙聞?wù)娓5?,杖屨會相從?br> 送天倪子還泰山 九十行年發(fā)未華,道人風(fēng)骨飽姻霞。 洞天福地三千里,神府仙聞第一家。 牛膝藥靈斟美醞,兔毫盞爭啜芳芽。 隱居自愛陶弘景,莫作山中宰相夸。 元好問送天倪子歸布山 太白詩筆布山頭,布韉青鞋欠一游。擬欲高人參藥鏡,卻嫌幾骨比丹丘。云問茅屋雞犬靜,物外姻霞風(fēng)露秋。后日天門重登覽,蛻仙巖下幸遲留。天倪即張志純,布山即布金山,在泰山西南。杜仁杰銘天門序,亦稱布山,張煉師或?yàn)樘炷邨媾f地,故云。 王憚味漢梧 蒼梧無城擁漢陵,閥宮遺樹郁崢嶸。 崔鬼不植明堂礎(chǔ),造化港通岳頂靈。 萬壑姻霏封杰干,半空風(fēng)雨撼秋聲。 白頭會見東封日,秀映鸞旅一色青。 張志題桃花峪 流水來天洞,人問一脈通。桃源知不遠(yuǎn),浮出落花紅。 泰山喜雨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問。高外今何在,東山似此山。11 詩俱刻大峪溪石 李簡登岳 三峰突兀與天齊,天門未到勞攀躋。 層層石磴出林杪,縈回百折青云梯。 盤石鏨憩舒清眺,澗壑風(fēng)來號萬竅。 水聲戲在樹稍頭,疑有於菟天外嘯。 向曉才登日觀峰,手披云霧開鴻蒙。 火輪欲上海波赤,金霞翻動蒼龍宮。 黃河一線幾千里,昊越山川真地底。 為數(shù)齊州九點(diǎn)青,更將伏檻窺東瞑。 李白不遇安期生,安得羽翼飛蓬瀛。 朝覲壇 朝覲當(dāng)年筑此壇,旌旗影裹簇仙班。 只今惟有青山在,日暮孤云自往還。 鄧都峪 石洞荒凍樹影孤,州人相語是鄧都。 古碑猶說韓擒虎,為問于今尚有無。 王旭游竹林寺 石徑俯云壑,竹林開幽境。寺古僧徒稀,山深嵐氣玲。待游未終興,紅日忽倒影。曳杖披暝姻,長歌下前嶺。 西溪 我愛西溪好,披云屢往來。一州煙景合,三面畫屏開。薄俗無商隱,清時有逸才。近巖多隙地,松竹更須栽。 賈魯?shù)翘┥?br> 岱宗何崔鬼,群山無與比。使者久塵囂,望之不勝喜。無綠凌絕頂,詣詞聊致諷。夫何一殿存,千問暴遺圯。人言遭劫火,金源亂兵裹。感此廢昔年,傷今未能理。飛奏入彤庭,經(jīng)營良在邇。奈何齊魯饑,百姓準(zhǔn)糠枇。神兮愿效靈,秾秾多樂祀。行當(dāng)復(fù)故宮,金碧蕩瞻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