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你
少年時,喜歡拿本書,在夕陽下靜靜地閱讀。我還記得當(dāng)時某些難以忘懷的片斷――有滿天彩霞相伴,有山林歸鳥相隨。這一切,仿佛時光的剪影,歷歷在目。在很多年后,我給了自己一個定義。我的人生,或許就是從最初閱讀后的那么一點點“懂得”,才真正開始的。
是的,書本給了我一個全新的世界。波瀾壯闊百轉(zhuǎn)千回的愛情,如同桅子花香般單純的友情,還有一個個色彩繽紛的夢?;蛟S真的有。也許,正因為讀懂了一本書,所以才第一次讀懂了自己內(nèi)心的向往。曾經(jīng),有多長的時間,我一直堅信,書里邊,有一條通往美好的坦途,那條路上,開滿了幸福和夢想的花朵。事實上,以前我,的確,常常,試圖在一本本書里尋找通往夢想的途徑。
多年后的某一天,我曾經(jīng)在某個小縣城的一棵大榕樹下,試著等待。我記得那也是一個傍晚,天空中沒有晚霞,卻飄起了小雨。但是,直到長街上的路燈將我的身影拉得老長,我等待的人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我想,那天晚上漫天飄潑的雨點,包括那棵在雨中淋了一夜的大榕樹,也許可以讀懂我內(nèi)心的悲哀。我曾經(jīng)以為很了解的那個人,在那一瞬間,卻讓我覺得無比陌生。
現(xiàn)實世界的風(fēng)雨終于讓我發(fā)現(xiàn),讀懂一本書可能很容易,但是讀懂一本書背后的人,卻很難。復(fù)雜的人世,創(chuàng)造的是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況且,某些人的內(nèi)心,還會刻意地對一些內(nèi)容作一些刪減和隱藏。你以為讀懂了一人個的微笑,卻不曾料到她的內(nèi)心世界,此刻也許正是狂風(fēng)暴雨;你以為你讀懂了一個人的安詳,卻不曾料到他內(nèi)心欲望或憤怒的種子,此刻也許正在漸漸發(fā)芽。
成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那是經(jīng)歷多少人生滄桑,讀過多少悲歡離合后,才能領(lǐng)悟到的境界。在很長的時間里,我一直認(rèn)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他精彩、神秘卻可能最難讀懂。可是,時間告訴我,比一個人更難讀懂的其實是生活。相較每一個人而言,生活更像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每一個人便如同一葉孤舟般,一直出沒在風(fēng)波里。若是你讀不懂生活,便隨時會被生活的波濤所淹沒。
盡管很難,但是只要生活還在繼續(xù),我們便無法停止。有一首歌叫《讀你》,“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也許你從這樣一首歌里讀出的是某種幸福。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也許更希望能從一篇文字里或者和一個人的相遇里讀到某種幸福和喜悅。但是,面對生活,我們也許更需要讀懂的是苦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從苦難里也能讀出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在閱讀。從讀一本書到讀一個人,從讀一段經(jīng)歷到讀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需要懂得幸福的所在,同時也需要懂得苦難的力量,我們既要懂得拿起,也要懂得放下,我們需要讀懂別人,同時更需要讀懂自己。
是的,讀你,其實也在讀自己。事實上,我們正是靠對自己一點一點的“懂得”,才一點一點,慢慢地懂得別人,懂得整個世界。




